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1986年以后。“第三代叙事文学”以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其显著标志为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和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的“被讲述”地位,具有不容低估的阅读和批评的文化潜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1930年与1960年为界,将英美女性实验小说家划分为三代,并对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史与现状、表现与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证明20世纪英美现代实验小说与女权文学批判之间有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自然交集———女性实验小说传统。文章对这个独特的小说空间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它既是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也是对父权社会结构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陈凤珍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3):41-42,45
如何改变女性文学窘迫的边缘化状况,是目前女性文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对“女性文学”概念进行认真挖掘清理,针对女性文学的文化症候和误区,探讨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只有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不至于在“中国文化世界化”的进程中,输出的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战后至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发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论述了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机遇,论述了以“乡愁散文”和婚恋小说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董秀英、景谊、黄雁这三位作者的小说较有代表性地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创作流向。她们或是从社杜会层面上,发露被历史遮掩的“自我”记忆;或是从心理层面上,透视边地女性生命本体;或是从文化层面上,解构神秘男权文化。以其边缘性的独立话语,呼唤着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群体性腾飞。  相似文献   

6.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丁璞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7-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8.
以张爱玲的作品为参照,以凌叔华、王安忆等现当代女作家的小说为对应,表现中国女性文学中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蒙昧、觉醒、批判与反省。其小说有着深刻的历史象喻,“绣枕意识”传达出的是几千来中国妇女的生活命运与历史轨迹。在菲勒斯中心(男权文化)里,女性在男权樊蓠桎梏下的呼喊与挣扎,是一部还没有充分被解构的历史。这有待于中国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反思现代小说中“家”外生存的女性形象,拟从女性生存的社会氛围象征、“家”对女性出走的归宿与起点的双重意味、为女性之“我”而选择出走的审关内涵和文化意义这三个角度.分析女性出走这一文学主题对当下文学研究和写作的建设性意义:深刻认识女性生存状态.深入认识女性所负载的特殊审美文化象征,全面认识女性自我的社会角色、性别角色意识,从而深入思考这些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走向独立解放之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有多方面贡献的文学研究会作家,女性是他早期小说的重要题材。他描绘了多种层次女性的生活与心灵,挖掘了女性的爱心,展示了女性心灵的美与善;并以之作为救治中国当时社会弊端的“药方”。既包含了“问题小说”作家的共性,也表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女性观念。其中不乏对传统审美的继承,也有明显的背逆。他早期女性题材小说富有“中国”的、时代的特征,也富有叶圣陶个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绿叶》这篇小说,通过“看起来是那么小”的事情,揭示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不会允许霸道存在这一主题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读了这篇小说,的确被“有着一股纯洁的是非感、正义感”的主人公,被那些主持公理、正义的乘客“猛推了你一把”。小说格调清澈深邃,象征性的人物形象,第一人称“套”第一人称的结构布局,环境的衬托,在艺术上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本篇拟插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即小说单元进行教学.整套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小说阅读训练,这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册,第三单元已安排了一次小说阅读训练,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在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采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叙述是小说固有的审美本质。80年代初小说社会本位叙述观念决定其是一种宏大叙述。1985年后,寻根文学文化本位叙述观念使其走出宏大叙述,而主体自叙的新潮小说必然是个人化叙述。新写实文本的客观观察的姿态可视为介于宏大叙述与个人化叙述之间的第三种叙述。90年代,被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文本在叙述形态上仍是宏大叙述,而林白、陈染等的文本个人化叙述则登峰造极。叙述形态的多元共存体现了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贵刊今年第一期《文学知识》栏内姜希祁同志的《小说杂话·古人轻视小说的缘由》一文中说道:“明朝人传说,罗贯中因为写了《水浒传》,子孙三代皆哑’……”《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而罗贯中写的是《三国演义》,这已是一般的文学常识了。《文学知  相似文献   

15.
哈代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中西方评论界重点研究的是他“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特别是他四部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批评方法主要是西方女性主义,对哈代小说女性人物的界定主要是“传统女性”和“新女性”。今后应将哈代小说中的全部主要女性人物纳入研究范围,重点是主要女性人物性格与思想的个案研究、女性人物的分类研究、女性人物性格和思想共性的研究、哈代女性观与爱情婚姻观的演变过程及形成根源的研究。在批评方法上应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当代女性学研究方法为主,注重不同批评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同时,应注重从中国特定文化语境的角度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台湾第四代作家,白先勇在文坛上享有“奇才”的盛誉。在他的小说主人公中,以女性形象居多,表现出他对女性的特别关注。本文就是在解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上结合了女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以期更进一步发掘白先勇小说的文本价值,或许对白先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一发表于我校学报 2 0 0 3年第 1期“文学·语言”栏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孟繁华的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及生产》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 0 0 3年第 9期“学报撷英”栏目全文转载。文章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三种格局 :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并分析了大众文化的不同形态与大众文化生产的问题及规律 :现有的文化政策是“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多样化与文化生产规范 ;支持高雅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这是我校学报“文学·语言”栏…  相似文献   

18.
亨利&#183;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183;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能否在政治小说中揭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是政治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按常理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因为有“出息”的子女能给父母带来“快乐”和幸福。但是晓苏的小说《麦芽糖》(《青年文学》2008年第2期首发,《小说日报》2008年第3期转载)却为我们呈现的是儿女有“出息”与父母“快乐”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