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光子说之所以能够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是由于电子每次只吸收一个光子的缘故。光子说认为;当入射光子的频率较低时,它的能量hv小于金属的逸出功W,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了,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v_0=W/h的原因,设想如果电子每次吸收n个光子的话,即使光子频率vhv_0=W,就能产生光电效应,这时就不存在极限频率v_0了。  相似文献   

2.
理解光电效应 ,掌握光电效应所遵循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线索比较容易完成 ,这两条线索 :其一是光的频率线 ;其二是光的强度线 .一、光的频率线1 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光子的能量hν与光的频率ν相对应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是看照射金属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等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等于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ν0 ,则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2 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依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知道 ,金属中的每一个电子只能吸收入射光中一个光子的能量 ,且无积累过程 .电子能否成为光电子 ,就看电子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一、课本要求: 高中《物理》下册第八章“光的本性”第八节“光电效应”对演示实验提出了四点要求: (1)紫外线照射锌板使验电器带电(图8-18),即光电效应现象。 (2)由图8-19装置,研究光电流的饱和值和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3)由图8-19装置,ΚA间加反向电压,研究临界反向截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的关系。 (4)对于任何一种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一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无论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久,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对其要求(2)(3),可用与课本图8-19类  相似文献   

4.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无论光有多强,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产生光电子,光子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一特性。可是,如果电子能够将若干光子陆续吸收和积累起来,或者一个电子能同时吸收两个甚至更多个光子,那么即使入射光的频率很低不也可以产生光电子吗?怎么会有极限频率出现呢? 首先分析能量“积累”问题。一个电子,在吸收一个光子以后,能否将这个能量保存下来,直到再吸收一个光子呢?回答是:不可能。先从经典模型来看,把一个电子看作能量可连续改变的粒子。当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以后,这个电子的能量就显著地高于邻近的电子和原子核,这就是一种非热平衡的状态。按照热力学原理,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5.
用形象比喻讲“光电效应”宝鸡县天王高中蒲苍雄“光子说”告诉我们.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v光电效应发生时遵循的规律是: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v0),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相似文献   

6.
张长吉 《物理教师》2001,22(4):20-20
在光电效应中,对极限频率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时,电子就不能逸出.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会想到,为什么电子不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积累起来,然后再吸收一个或多个光子直至达到金属的逸出功而发生光电效应呢?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本)光电效应一节在介绍光电效应规律时讲到: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由于课本在此叙述非常简略,学生的知识又不足,再加上会考将近,老师授课时也匆忙而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极大困难.“光电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发现,各种金属都存在着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说解释.为此,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教材对光电效应的引入是:“把一块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用弧光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了,这表示锌板带了电,进一步的检查表明锌板带的是正电。这个实验说明在弧光灯的照射下,锌板中的一些自由电子从表面飞出来,锌板缺少了电子,于是带正电”。锌的极限频率为8.07·1014HZ,可见光不能使其产生光电效应,只有紫外线或伦琴射线能使锌板飞出光电子。弧光灯就是用来获得紫外线的。但许多学校未配备有弧光灯,课本中的实验实际很少演示。目前演示电效应的成套仪器是J2517光电效应演示器,主要元件是光电管,缺点是没有课本引…  相似文献   

10.
周平原 《物理教师》2006,27(1):11-12
在“光电效应”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光电效应中电子如何吸收光子的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有学生说:“一个光子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但一个电子最多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不可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能量,因此照射光存在一个极限频率.”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电子就不可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能量?”还有人提出:“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电子先吸收一个光子,然后再吸收下一个光子,直到有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玉艳 《教学考试》2023,(49):17-22
<正>光电效应就是光和电之间的转化,它是指某种高于某种特定金属特定频率(极限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该金属时会使该金属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后逃逸出金属表面从而形成自由电子而形成电流的现象,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现象的成功解释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量子力学的黄金时代。高考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其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要在实际问题当中会分析拓展,本文对光电效应内容在近几年高考考查情况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第一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产生光电效应,若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而降低入射光的强度,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仍能发生光电效应,但光电子从阴极逸出的时间将增加  相似文献   

13.
姜建伟 《物理教师》2008,29(2):24-24
有这样一道关于光电效应的题目:两束强度相同,频率分别为v1和v2(v1〈v2)的光,垂直射到相同的金属板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在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分别为,n1和n2.那么,n1和n2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课本第二册第八章的“光电效应”一节中,关于光电效应的第四条规律是这样描述的:当人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许多同学在做题时,不管条件如何,对于这条规律总是理解为“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的强度就越大;入射光的强度相等,光电流的强度也相等’,从而导致了做题时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5.
表明了光电效应中,相同入射光强产生的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三个关系式(1)E_k=hν-W_0;(2)E_k=eU_c;(3)W-0=hν_c。从这三个关系式出发,可以带出整节内容的主干知识。关系式(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联系关系式(3)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和极限频率、逸出功等的概念;关系式(2)则是给出了一个实验方法: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两束强度相同,频率分别为v1和v2(v1〈v2)的光,垂直射到相同的金属板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在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选出的光电子数分别为n1和n2.那么,n1和n2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8.
(物理通报)98年6期上刊有一篇题为“对光电效应中一个问题的辨析”的文章(下面简称文献[1])。文章中得出“用强度相同,频率不同的两束光去照射同一金属板,产生的光电子数相同”的结论。而多数教参书上确认为“用强度相同,频率不同的光束照射同一种金属,频率大的产生的光电子数少。”正确的结论就竟是什么?由于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这一问题弄清楚。下面笔者用近代物理学中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这一问题。如图1,设单位时间内有NO个能量已知(hV)的光子射到非常薄的单位面积的金属片上门E常薄意味着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光的量子学说是通过光电的实验来建立的,然而按课本(P271,图8-18)要求的用紫外线照射锌板使验电器指针张开的实验不易成功,于是人们不得不首先给锌板带上负电荷,再用紫外光照射,使验电器指针闭合,由此来说明光电效应。其实这不是一个好方法,它会使学生误解:认为这里的光电子是实验者给它预先带上的,而不是金属里原有的自由电子,没有这个附加条件光电效应就不能产生。究竟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这个实验? 根据爱因斯坦方程 hv=A 1/2mV~2, 产生光电效应的必要条件是hv>A。我们所用的医用紫外光管发出光的波长为  相似文献   

20.
在讲述光电效应时,常常听到学生对光子吸收问题议论纷纷,集中到一点就是:电子能否吸收一个光子后待一段时间再吸收一个光子,或者一次吸收两个光子或者两个以上的光子.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果能实现的话,那么从光子理论看就不存在极限频率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作一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为它与入射光强有关.对于普通光源,从发光机制来看自发辐射占主导地位,光强较弱,光波中电场强度E的数值小于3×105V/m.电子在吸收光子时不是一对一的,就是说,不是每入射一个光子立即被一个电子吸收.实验发现,用普通光源照射纯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