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相似文献   

2.
“懂而不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典型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道题,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回答“懂”了,可是在做练习或做作业时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时,却又做不出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这种现象.但由于这一现象涉及数学学习的诸多方面,笼统地研究难免泛泛而谈,对实际教学缺乏指导价值.本文选取从教师教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用高中学生的学习来探讨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实施超过十年了,纵观目前课堂,例题的讲解似乎总是教师的专利,“专心听讲”总是学生的义务.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懂、会、悟是学生认知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使听“懂”了,并不一定“会”,更不意味着“悟”.事实上,教师“独”讲例题,往往造成许多关键问题的理解在“专心听讲”的要求中表面化,于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教学中较为赏见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很显然这种“懂”是“假懂”。造成“假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的由“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教学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呢?下面以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课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6.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  相似文献   

7.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给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张杰 《考试周刊》2014,(55):72-72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如果教学中能精心设计例题的变式练习,对于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消除题海战术,减轻学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例题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例题变式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教材中安排的例题太少或过于简单或太难,很多教师往往不讲或是一带而过,或照本宣科,没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中隐藏的知识、方法,致使学生的学习总停留在表层,以致出现老师讲了学生却不会解的情况.教师可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不少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教法:“先生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或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答”。二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照搬城市小学的一套做法。农村学生见闻不多,视野不宽,几乎未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章少华 《中学教育》2002,(11):18-19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问 ,学生答主宰了课堂 ,尽管在“问”的花样上不断翻新 ,但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 ,而学生仿佛只需回答而无问的必要。人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教师的“会问”方面。应该讲 ,这种研究是必要的 ,但这只研究了问题的一半。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出发 ,我们还需要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一、营造心理安全氛围 ,让学生敢问。在地理课教学中 ,学生不敢问 ,多半是缺少心理安全感。一是怕自己提的问题别人都已懂了 ,提出来会被人笑话 ;二是…  相似文献   

11.
分析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假懂”现象及其成因,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破解概念教学中的“假懂”现象,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并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唐泽光 《广东教育》2002,(10):48-49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平时听课,我觉得当前山区小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下面几重几轻的问题:1.重教法,轻学法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大都侧重于思考怎样教,即比较专注考虑“怎样讲”,学生才会“听得懂”,对教材例题,习题中有哪些内在的知识迁移因素,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题路子,就考虑得较少或不周。结果学生只会“照本画葫芦”地解答“复现题”,而不会解“变式题”或“变叙题”。2.重例题,轻习题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不足,钻研不深,对练习题中的“复现题”、“变式题”、“发展题”缺乏认真的区别和有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给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现认识障碍、疑点,以便激疑启思,燃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新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自然科学,是理科,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懂“理”、会“法”、知“变”。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讲“理”的现象屡见不鲜,应引起我们重视。一、数学课不讲“理”的原因1.教学工作纳入应试轨道把教学工作纳入应试轨道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必然结果。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就不择手段地搞短期效应,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公式、法则,然后机械地套用,简单重复地练习,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过重的负担。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只用教具简单地演示一下割补法,在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状,着眼于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采用“说”“问”“练”“用”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7.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初步体会是:“二要”“一活”“三统一”。“二要”是要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验证为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努力诱导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练习题、复习题教学,我们教师一以贯之的方法是:先出示题目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让学生冷静思考一两分钟后,再指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最后教师依照学生的解题思路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解释就算了事。不管学生是真懂还是假懂,教师就发下课堂练习本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巡视学生的作业情况。长此以往,真懂的学生立马完成作业;假懂的学生东张西望,希望能从周围同学的作业中得到启发;不懂的学生木呆呆地坐在那里,要么咬笔尖,要么看天花板……  相似文献   

19.
“满堂灌”和“满堂问”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必须从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这样,学生由“陪角”变主角,积极研究,充分讨论,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一、更新观念是根本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怪圈,问题就在于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所谓的“主动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育观念,首要的是学生观。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