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谢林哲学是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古典唯心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上继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下开黑格尔客观唯心论的先河,对于德国哲学革命和唯心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唯心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虽然是谢林早期创作活动的产物,但它最系统、充分地阐明了谢林的哲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大主题和精髓。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最早在西方认识论史上突出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自觉地在认识论基础上,以主客体相统一入手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其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影响着此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向。黑格尔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康德和黑格尔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  相似文献   

3.
智(山己页)的“一念三千”是哲学上“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命题,即主体运用“一念三千”的图式,通过“一心三观”的正、反、合过程,达到“三谛圆融”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它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国对此问题的探讨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要早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似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主张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费尔巴哈反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这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往往导致人们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这个命题的含义发生种种误解: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命题的本来的含义主要是讲思维和存在的等同,因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科学的总结和高度的概括,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6.
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与德国古典哲学修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贯穿于人类认识史发展的始末。一切哲学派别和认识论观点都来自于对它的不同解释和回答。但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古代人那里是模糊、无意识的。尽管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代表巴门...  相似文献   

7.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是贯穿整个德国先验哲学的一根红线。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各自本体论的基础上,围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都没有真正解决好二的统一。马克思抛弃了先验哲学的唯心论体系,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在社会实践上真正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突破了传统的人性观念和思维习性,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自为本性”,使人的问题在思辨形式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人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伦理主题,可以进一步探求现代性伦理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哲学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哲学史。从古到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各个哲学派别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则不然,它只是在近代才由法国唯物主义明确提出的。费尔巴哈发展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思想,但由于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代替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实践观点重新确立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地位,才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发展和演变也经过了一定的历史阶段,这个问题在古代哲学中已经萌芽,在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中被尖锐地提了出来,而德国古典哲学对其进行了奠基性的论述,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最终正确地解释了这个基本问题,实现了哲学的质的飞跃,本文意在向读者简要展示这个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其影响的广度而言,德国古典哲学所包含的不同体系以及不同体系的不同方面,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深度而言,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规定了现当代西方哲学讨论的根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传统是活生生的,它通过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刺激作用而构成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强调现当代西方哲学之实现了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时,必须充分注意到两者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主体性观点认为,本体论问题过时了。他们认为本体论问题是“旧有思维框架”、“僵化的思维模式”,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只是哲学发展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对立派别,它们并不代表哲学论争的永恒本质”,“在现代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消失了”。他们还认为“只有打破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转引自《当代哲学思潮研究》,中央党校出  相似文献   

13.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中,恩格斯第一次经典式地表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9页)但是,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却一直把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最高问题当作同义语来处理,并提出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从康德到黑格尔,西方理性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存陷入困境。从《费尔巴哈论》一文来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其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之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与新生。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讲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全部哲学都终结了是不符合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不仅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产生了很多流派的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普遍性思想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渊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起于康德、终于黑格尔,对马克思有重大影响的费尔巴哈哲学不能列位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系谱之中。德国古典哲学以国家为普遍意志的体现形式,作为普遍物的国家是公共利益的现实映射,达至普遍利益是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本然目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国家主义观点是典型的国家中心论,从而有别于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中心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包括黑格尔,并未能真正地区分国家和社会的界域,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而把国家归为由市民社会所决定的私利性的控制工具而非裹有道德迷雾的公益性的共同体组织。马克思对国家的理解也是社会中心论的工具主义范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上,试图从国民经济学的经验论证中追寻异化的根源.当他开始用“异化劳动”理论解决异化难题时,他的思路体现了三国理论范式,即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主体平等观念,马克思最终还是用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寻求异化突围之径,异化劳动理论也因此走向了自身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家康德的理论精深,体系庞大,充满矛盾,但却很富有启发性。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那封闭的先验唯心论思想体系。康德本无意于艺术,而且也从未光临过当时一些主要的艺术中心。他转而研究美学问题完全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困扰着他,而是因为他完成《纯粹理性批  相似文献   

19.
莱布尼茨是近代德国哲学的重要开创者.莱布尼茨哲学通过沃尔夫而开始在德国广泛传播.因此,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成为德国近代哲学建立的时期.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是德国近代启蒙思潮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先驱.康德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黑格尔则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伟大继承者和推进者,他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到顶峰、德国哲学不论是在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还是在康德——黑格尔时代,都受到了朱熹理学、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恩的哲学启蒙理论之一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而黑格尔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彻底的理性批判,恩格斯在本书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和联系。在解构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恩格斯深刻的认识到黑格尔哲学具有的封建性和革命性,革命的思维方法和温和的政治理论的内在矛盾。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黑格尔理论的缺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