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位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编者安排这一篇传统课文,其最大的用意便是让学生体会“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人民和总理亲如一家”这样的情感。如果课堂中没有浓情的洋溢,学生则无法走进文本,即便有字词的训练,那也只是流于表面,那种语言为情感服务的最大妙处,恐怕他们是难以体会了。  相似文献   

2.
李阳同学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开篇一句便是‘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请问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怎样来理解这‘好’呢?”从全诗来看,这“好”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是人民怀念、思念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因为周总理是“好总理”,人民才会怀念总理,总理才会长驻人民心中。那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理解这“好”呢?我们不妨从“回音”所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所刻画的总理形象中来理解总理的“好”。首先我们来看通过对大地、森林、大海呼喊所展现的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分别刻画了总理深入农村、工地、海防时的形象。第一幅面“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刻画了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劳动,战天斗地、同甘共苦的总理形象。第二幅画面“伐木工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12,(6):31-33
众所周知,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棠下,朝鲜金日成首相也曾到过棠下参观访问。60年代末,毛主席委派中央办公厅送给棠下人民的两棵芒果树,现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成为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为了弘扬伟人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让优良传统代代传,学校开展了以“追寻伟人足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伟人的足迹》,新建了“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室”,创建了17个英雄中队,  相似文献   

4.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表现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情感。因此,我教这篇课文时试用艺术情感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艺术情感教学,就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教学。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教学要有艺术性、形象性、情感性。下面我们就谈谈《十里长街送总理》运课艺术情感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十里长街送总理》真实地记叙了首都群众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依恋之情。情感炽烈,浓郁而真挚,是一篇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写作年代离学生远,加之学生对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之情缺乏感性体验,所以教师反应上好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往往是教师激动不已,学生冷漠旁观,甚至怪老师“自作多情”,教学场景极为尴尬。为此,如何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感教学就值得探讨了。这里,略谈三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这是指教师对学生亲切之爱,对学生情感施于影响的效能。教师的爱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依恋感,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产生情感共鸣。在德育中运用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情育情,即以教师的情感“感应”出学生相应的情感。例如,教师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行,学生也会随之“感应”于内心之中。二是以情动人,即以教师的真挚感情打动学生的心,来提高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接受程度。如小学语文中《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把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恋之情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情取胜,这恐怕已经成为每一位亲临过其课堂的教师的共识。王老师总是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根据情感氛围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他那富于磁性的男中音加以渲染,时而喃喃低语,时而高亢激昂。置身这样的课堂,听者的情感几乎不能自拔。现撷取王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中的几个精彩片断,与教师们共赏。一、一古一今,繁简对比,反衬总理简单朴素的生活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句时,王老师设计了…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位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编者安排这一篇传统课文,其最大的用意便是让学生体会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人民和总理亲如一家这样的情感。如果课堂中没有浓情的洋溢,学生则无法走进文本,即便有字词的训练,那也只是流于表面,那种语言为情感服务的最大妙处,恐怕他们是难以体会了。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仁寿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谌学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优势进行导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谌学军采用四种方法进行视听导读。激发情感,录音导读。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他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在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心目中,周恩来这个光辉、伟大的名字,将永远、 永远有一个抹不去的亲切称呼——周总理。因此,他不仅是新中国成立的首任 总理,而且也是终身总理。从1949年10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他去世,他 已成为总理的化身,而总理也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 写到这里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与著名诗人柯岩,在周 总理逝世一周年的前夕,含泪创作的一首歌曲《周总理,您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例谈如何促进课堂“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这个环节便是议。议,不是师问生答,不是生述后师判。而是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间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先和学生共同回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然后话锋一转,提出“总理的离去为什么让如此多的人为之垂泪呢?总理以什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心?”让学生有情…  相似文献   

13.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14.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境”就是作者刻画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如果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描绘的意境,才能深刻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其教学目的。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为例,试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做法。创设情境,诱入意境,激发学生情感《十里长街送总理》本文记叙了1976年1月11日这天,首都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它易于师生情感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易于引起师生共鸣。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一、教师在课堂上情感要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为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歌唱的情真意切,那…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小学生年龄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难以理解。要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精心组织,为动态的教学生成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生长的土壤。例如一位教师教《一夜工作》一课,先叫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对周总理忘我的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文中对比总理简单的生活与辛劳的工作。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一个开放的环节,面对这样的总理,你们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的感谢总理,有的表达对总理的崇敬之情……有个学生更是与众不同“要总理保重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对此,教师没有一带而过,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到那个艰苦的时代,总理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彻夜操劳、强忍着病痛伏案批阅文件。许多学生这次是含着眼泪学完了课文,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血脉关系,以及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难忘的,是在  相似文献   

19.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1,(12):42-43
笔者在教读《沁园春·雪》时 ,曾根据课堂教学进程 ,适时地作了下面的演讲 :同学们 ,反复诵读《沁园春·雪》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伟人的形象。那形象 ,由模糊 ,到清晰……他顶天立地 ,高大无比。观景 ,他气势磅礴 ,旷达豪迈 ;论史 ,他博古通今 ,风流豪壮。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是他一贯的精神 ;改天换地、振兴中华是他唯一的愿望。1936年2月的一天 ,那伟人登上了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他居高临下 ,眺望远方 :从南到北 ,“长城内外” ;自西向东 ,“大河上下”……广袤千万里的天地美景尽收伟人眼底 ,山脉高原、…  相似文献   

20.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王崧舟那优美深情的教师独白语言,复活了感性教学,为学生铺设了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那细腻雅韵的师生对话语言,是一种心灵的抚慰、生命的赏识、真情的交融。王崧舟老师诗意的教学语言造就了他的诗意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