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认知隐喻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是人类感知与构建客观世界诸多事物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隐喻具有普遍性,它大量存在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语篇中。认知隐喻能力的培养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将一种事物的特性用来形容其它事物属性的一种隐性比喻手法。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实例,深入剖析这三种隐喻手法的不同之处,帮助公众更立体的、更容易地理解这一经济政策。提升公众对于隐喻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5.
赵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66-166,168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概念去理解经济领域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英汉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生物隐喻,两者有其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8.
"隐喻"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探讨Lac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发展轨迹,隐喻的工作机制,概念隐喻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9.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隐喻是借一事物谈另一事物,也就是借“种”作“属”。20世纪80年代早期是真正认知隐喻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连接教和学的桥梁,隐喻能使人们用一种事物体验或理解另一事物。隐喻能力是当前在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汇,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和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拓展、延伸、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等手段,培养学生隐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本文分析了英汉隐喻的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不同之处,以便使我们对英汉隐喻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证实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抽象事物的途径。隐喻也是外语学习中思维训练与转变的重要一环。隐喻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各层次的培养都有着直接的、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隐喻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促进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与翻译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介绍了隐喻的概念,回顾了隐喻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隐喻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肖清玲 《文教资料》2008,(31):36-37
认知隐喻观打破了传统隐喻观将隐喻看作语言附加物的看法,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和认知事物的手段.隐喻基于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和一个语义场与另一语义场之间的映合原则,实现了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本文试图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来探析隐喻的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月华 《考试周刊》2010,(22):42-43
本文从隐喻认知领域探讨了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颜色词的隐喻使我们认识事物更加真实和生动。隐喻认知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受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的差异.达到在翻译过程中不望文生义,进行更准确的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产生和功能。隐喻已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是交流思想、认知、认识其他事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用法,总结归纳出饮食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基于"性质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基于"过程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和味觉的通感式隐喻。  相似文献   

20.
明喻和隐喻是各种修辞格的基础。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我们通过一类事物来认识另一类事物的方式。明喻在广义上是隐喻的一种。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同点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并指出了它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论述明喻和隐喻在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