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庸以男女和谐的完整世界再现了现代人的英雄情结 ,卫慧却以破碎分裂的现实描绘隐寓了现代人想依托于完整世界的英雄情结。这些既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共同境遇———潜沉于心里的英雄情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完整复现 ;同时 ,金庸、卫慧对英雄情结不同的表现方式则又表明了男女不同的价值观 :男性是理想主义的“建构” ,女性是现实主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学写作也表现出“自我选择”的多元化趋向。就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语境中,卫慧以崭新的姿态闪亮登场,再度唤起评论界关于女性写作的种种幻想。从批判的立场出发,不难看出,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卫慧的小说创作更多地蕴涵着一种特有的“局外人”观念。这种“局外人”观念源于写作的独特视角,表现出封闭性、狭窄性、易变性、私人性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3.
对话与心声:师生关系的应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对话的世界,人的个性、主体性在对话中得以存在与维护;人的未完成性、平等性和差异性在对话中得以尊重、承认与彰显。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话型师生关系与独白型师生关系分别是应然的与实然的师生关系。真正的师生对话是显现、传达师生的“心声”,并融合师生间“心声”的过程。独白型师生关系有必要也必然向对话型师生关系转化。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数学的发现、探索活动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几何画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图形,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因此,“几何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几何“实验”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5.
张俊 《幼儿教育》2001,(11):12-13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中。幼儿也同样生活在这样一个技术世界中。我们不能说幼儿对于技术一无所知,即使他们并不能意识到技术的存在,却也无法回避技术在周围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幼儿享用着技术,操纵着技术,谈论着技术,也幻想着技术。问题是如何让幼儿真正理解技术。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公众对于技术的理解大多是非常含糊的,对于技术是什么、技术和科学的区别、技术的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6.
程序法学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似乎正在走向一个勃兴的时期。然而,实体与程序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种新形式的“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立法、法学理论和实践当中,这最终将导致无法找到实现“程序正义”的平台和途径,使得实现“程序正义”仅仅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程序规则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程序性裁判存在的前提。它确保实体性规则得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他是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都市世界、同时又以都市人的眼光打量“乡村世界”的。随着现代化的到来,沈从文的文化选择呈现出明显的两难性:他常尚乡土人性之“常”,却又无法阻止其之“变”;他认同现代化,却又对其影响表示“质疑”;他决意坚守“纯”文学阵地,却又渐渐从文坛“隐退”。因此,沈从文的文化选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有“拉丁美洲的杜威”之誉并闻名世界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克林伯格也曾经说过,“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由此可见,“对话”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而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语文学科,要想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课程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则更离不开“对话”。但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对话”只是一种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交替发生的简单重复的过程,并无法真正发挥“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卫慧的《上海宝贝》为代表的“另类小说”,不但是对宏伟叙事和全权意识形态话语的一种反驳,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话语方式的一次颠覆性尝试。建基于反思的知识学批判——“反拨”,则是对人的身体性的正当性的论证,并突显了偶在个体的生存意义问题。应把这一文化新现象置放在时代的现代性思潮背景中,抱以理解地同情,同时也应对这一现象采取分析的姿态——同情地理解。卫慧们的身体写作与法国女性主义创立的“女性写作”理论惊人契合,是中国女性书写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男旦艺术是远古“雌雄同体”神话原型的折射和映象,符合艺术创作中“双性同体”的心理机制。反串表述的民族审美心理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男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化背景。梅兰芳为首的京剧男旦突破了魏长生时代男旦的表演局限而臻于极境。当今男旦艺术面临着断层的困境,但仍有其存在并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钢琴教师》围绕着权力的控制与抵制、性话语的压抑与争夺等展开,女主人公埃里卡的母亲为其营造了一个男性缺失的世界,以强悍的态度企图代替男性对女儿进行掌控与压制。作者敏锐洞悉了这种隐秘的同性压迫现象,通过埃里卡变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展现了女性精神心理层面的另一种悲剧生存,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的另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卫慧小说文本《我的禅》之主人公在女性主义思想、非理性思维、禅宗等共同影响下对自由精神乐园的追求有特定的价值,但缺少坚实的人文关怀及高度的理性支撑使其始终处于精神世界的速茫、寻找却一再失落中.本文解读人物在情欲世界里的精神迷失,分析类宗教意识的链接与选择对精神升华的意义,提出人文色彩的精神乐园的构设.  相似文献   

14.
陈染的作品主题在于表现“女性的特殊存在”,表现女性所独有的心理体验,因而其笔触自然走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笔下的女性形象在现实世界给予女性的偏见、压抑及束缚中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抗争,而这种抗争是如此苍白、困惑,甚至表现出心理畸形的特征,因而她们的意识是“残缺”的,生活方式也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女性审美与李清照词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于两宋之交的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独树一帜,“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词一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镌刻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尤其是“女性”这一典型的审美性别角色,直接决定了李清照词情感取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她从女性的自然层面入手,关注女性的欲望与性,导致了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立场由外向内的变换。尽管小说的探索还没有突破感性与经验的局限,但它是构建女性话语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丁玲以自身丰富曲折的婚恋体验,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对人的情感世界展开了全面描写。她以婚恋为载体,承担着特定时期女性生存的苦恼和时代的忧虑,表现了广阔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20.
爱玛·包法利夫人是情爱角色的饰演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阅读"使爱玛形成了片面、荒谬的人生观并导致其人生角色的错位和失调。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作为情爱角色饰演者的爱玛与所处环境、周围世界和自我世界的矛盾关系,从而阐明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