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4-54
戴先师独以“蹲丹出”贯穿四把捶艺起始,而别著拳经说明“乾坤合一而太和之道”。揣其用意,欲取“习用不二”之悟,双修武道,成至寿之身也。彼言引气法、用气诀、周天法、得真法、游艺引、盘根等,无非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推演古人拳学简而未备而已。余自度非戴先师道统真传,岂敢冒言五行连环,三拳一贯之妙。今自以为智,试述“四把”单操精义,因而荒谬不经处,一任明师相怪,相责可也。  相似文献   

2.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3.
《易》曰:“天地阴阳,五行一气———乃元气也,元气运行万物生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从《河图》上看,天有五象,地有五行,阳在内阴在外。”人是天地万物之一,自然也是“负阴而抱阳”,自然也是“阳在内阴在外”。而人是“三才之一,万物之灵”,又潜伏着另一面,即“背阳腹阴”,亦即“负阳而抱阴”。为什么呢……《丹经》曰:“本来阴阳一气,因先天太极一分阴阳出,乾坤交;乾中之阳,走于坤宫;坤中之阴,入于乾宫,乾虚而为离,坤实而成坎;于是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离者,离去其阳也。坎者,坎陷其真也。离卦外阳而内阴,阳失其实,则外阳必系…  相似文献   

4.
心意六合拳身法六艺之六——雷声,是心意六合门的独特身法。通过心意的作用,内五行紧密结合外五行,在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内外五行配合下高度集中,统一协调,顺成一气,丹田滚动,鼓荡于肺,震之于喉,从口中喷出而成雷声。雷声是六艺身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6.
胡光锋 《精武》2006,(2):23-25
五势者,大、顺、拗、小、败。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一气贯穿,刚柔相济,按之有阴阳,行之似波浪,其变化无穷。五势变化合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顺乎自然,合乎阴阳,亦合于人体之变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内属五脏,外属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气生;肝属木,肝动火焰冲;脾属木,  相似文献   

7.
张三丰  王宗岳 《武当》2011,(10):15-16
(接上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仪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成  相似文献   

8.
击拳道     
刘焕军 《武当》2005,(11):36-37
武术之道在于阴阳辩证。所谓“道”,则是衡量一切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基本法则。道合乃为一气,混元之二五为尊。二是阴阳,五是五行。由此能衍生出养生、健身、防身、表演、技击及竞技竞赛等。这里主要说的是技击之道。  相似文献   

9.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1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1.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12.
史宏伟 《精武》2009,(5):68-71
山西形意拳之五行进退连环拳.是在形意母拳——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之基础上,历经形意拳前辈的实战、技击、临敌经验等逐步演化而来的。此拳法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具有手法紧凑连贯、攻守兼备,变化无穷等特点。一动快似闪电、犹如雷霆万钧之势,一静如猛兽蛰伏待出、如临大敌,万念聚敛、八方尽在掌握之中的状态。若能达此境界方为形意拳之上乘也。  相似文献   

13.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14.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8-19
崩拳原为形意拳五行拳法之一。崩拳名称的确定,取其动作有挽弓放箭或飞崩弹丸之意,故作崩拳时,应特别注意需有弹性。大成拳崩拳与形意拳崩拳在练法上稍有区别,形意崩拳为走趟子练习,大成拳则先作定步练习,然后再作活步练习,步法之配合多取三角步加崩拳,此即所谓崩拳单操手。崩拳的动作形态看上去为直线进击,实际上在练用时应略有弧度。如欲更好地掌握崩拳技法与发力,在练单操手之前还应回练浮云桩及崩拳试力。有了桩功与试力的基础锻炼,做单操手时便会十分得劲儿。崩拳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拳法之一。当年,形意门大师郭云深就精通崩拳,素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据老一辈人讲,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亦擅用崩拳,其崩拳作法与郭老稍有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崩拳之作法,位置较低,与拳击中之刺拳有些相似。此种作法易于蓄力,且有利于形成争力,故为众多拳家所采用。在实战中,崩拳既可以用于一次打击(即直接打击)亦可以用于二次打击(即间接打击);既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与其它拳法配合使用。只要用法得当,便可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15.
静磨剑 《中华武术》2000,(11):22-22
内家拳有“五行”之说,尤其形意拳更是对“五行”说推崇备至。一般流行的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其实笔者以为这些都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如此“五行”说不知毒害了多少形意拳修炼者,他们按五行生克理论来打五行拳,机械呆板,在激烈的实战中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教训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16.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三说     
梅墨生 《武当》2009,(7):12-14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一气(元气)之动静(元神)也,以腰腹(中极)为体为用,是养气充气而修命,进而以元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元神运元气,是修性,故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须说明,上述所言,是太极拳之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0,(4):6-55
五行捶,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天盘、地盘、人盘)中为人盘拳。传统认为,阴阳精合生五行而成万物,人具五行秉赋故有人形;阴阳精分生八卦而成万象,人具八卦象征故能万变。八卦五行都含阴阳,都是自然,相协相合,因而循八卦错综万变之义,依五行生克相推之理,借势运化一身,协调五行,平衡阴阳,促进全体生机正常生发,并借运化后天,亲合自然,悟觉先天法度,连通天地,返本还原,方是五行捶真谛和要旨。因此,五行捶尤其强调心法,  相似文献   

19.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朱伯伦 《武当》2006,(12):38-38
《易》曰:“天地阴阳,五行一气——乃元气也,元气运行万物生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从《河图》上看,天有五象,地有五行,阳在内阴在外。”人是天地万物之一,自然也是“负阴而抱阳”,自然也是“阳在内阴在外”。而人是“三才之一,万物之灵”,又潜伏着另一面,即“背阳腹阴”,亦即“负阳而抱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