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21世纪之谜的科学挑战─—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宇宙吗?”对于这个问题答复是肯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就不会包括在宇宙之中了。“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吗?”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验证。关于我们的祖先来自地球之外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是按“提出问题一探索问题一探求结论”的顺序安排,由学生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进行汇报交流完成的。学完课文后,谈“有什么感想”时,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宇宙生命之谜》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诸葛亮可能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则短文——《诫子书》,了解一下作为父亲的诸葛亮. 2.解题.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相似文献   

5.
6月9日,“宇宙神”金贤重将降临魔都,期待已久的你还在等什么?一起来吧!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大家猜一猜,今天我把谁带到了咱们的课堂上?(播放课件显示:宇宙英雄奥特曼)师:奥特曼还带来了一些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播放课件显示:纷纷扬扬不计其数的奥特曼纸牌)师:奥特曼送给了大家这么多纸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纸牌,好吗?(板书:玩纸牌)[以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奥特曼导入,学生熟悉、喜欢,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的欲望。]二、简单的统计图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1号信封里装的都有什么纸牌?(每个小组的同学随老师拿出一号信封)师:这些都是什么奥特曼?(小组成员查看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几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屏幕播放),看完后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美丽的星空”课件或插图: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说什么?(启发发挥想象描述图画意思)又想问什么?(激发对宇宙奥妙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 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板书:七律·长征) 2.齐读课题.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 2.从“劝勉”“讽谏”“致君”三个层面探寻本文的写作意图. 3.感悟并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岳阳楼记》白问世九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仅仅因为这篇文章文辞优美吗?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的起始或一个问题的开头。有人说上课在两分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一、解题式导语从解题入手,导入新课,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可引发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飞夺泸定桥》可以这样导入“:飞夺”是什么意思;文章写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为什么要在“夺”字前面加“飞”;“飞夺”强调了什么,结果怎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  相似文献   

12.
先秦哲学家、美学家老子提出了“道”、“气”、“象”的概念。他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气”。“象”即物的形象,如果脱离“道”和“气”,那么“象”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沿着这个思路,魏晋南北朝的宗炳提出“澄怀味象”的命题。他的意思是,既要看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又要看到具体形象所显示的宇宙的无限生机,才是美。唐代刘禹锡明确指出:“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此处“象”指具体的物象,而“境”指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它们更能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至此著名的意境说诞生了。人们苦苦追求的物象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什么?是运动的物质和人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涉及的是最基本、最一般的问题.哲学问题一般分为三个方面,那就是关于宇宙之谜、关于人生之谜和关于文化之谜.就拿关于宇宙的问题来说吧,哲学家们常常研究:宇宙有开端吗?万物的起源是什么?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波利亚对“怎样解题”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我能做什么?我能想到什么?这样做我能得到什么?怎样才是一个有用的念头?如何处理一个不完整的念头?再次这样做我又能得到什么?”数学大师的这段话,其实向我们指明了解题的一个基本事实:解题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与  相似文献   

15.
一“、名言”导入,事半功倍在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时,课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心的一句话“:生命像一江东流的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然后问“:同学们,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同学甲说“:生命像小草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乙说“:生命像流星,唰,说没就没了。”……学生发言完毕,教师鼓励评价“: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刚才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畅想了一番。我的感悟是生命像单位数字‘1’,而金钱、地位、荣耀等都是‘1’后面的‘0’‘,1’不存在了,其他的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生命对于我们是宝贵的,我们的要珍爱我们的生命。”从而起到…  相似文献   

16.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一故事引入,导入课题 1.猜谜语.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观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这两幅图中人物的动作表示的是同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吗? 课件出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师:谁知道这个成语中的"障"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犤教例一犦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个大大的“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和笔顺。2.学生查字典弄清“鼎”字的意思,懂得“鼎”为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课件出示文中插图)3.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收集到的带“鼎”的词语。二、揭题导入,诱发期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鼎”的课文———《世纪宝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1.解题:学生查字典理解“世纪”的意思,懂得这里指的是21世纪。2.提问:课题中的哪个字道出了“鼎”的不同寻常?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我们学习了课文便知道。…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对宇宙的好奇,进而对神秘宇宙的探索从未间断过.面对着包罗万象的宇宙,人们不禁要问:宇宙由什么组成?整个宇宙是什么样子?宇宙有个开端还是一直存在?宇宙有终结的一天吗?……宇宙之谜历久而弥新,它一直吸引着人类历史上最聪明、最优秀的头脑去思考、去探究.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新奇的、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的话,道出了人类对宇宙真理的持久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三节),是笔者在江苏省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听到的一节教学研究课。虽然执教的是人教版老教材,但执教者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却给人留下了穿旧鞋走新路的深刻印象。下文是该堂课的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能离得开二氧化碳吗?让我们来观看一个资料片。(课件播放光合作用短片)师:资料片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生(齐):离不开二氧化碳。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