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明白晓畅,故事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除了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外,同时要受到助人为乐的精神熏陶。根据本课的特点和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语五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特色,文中有插图,语言文字优美,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利用图片感受美《喜鹊》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喜鹊的图画,并根据课文上色。  相似文献   

3.
《送小蚂蚁回家》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美”,包括夏夜的景色美和童话人物的心灵美、行为美。因此,教学拟以情感教学的强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朗读教学为基础手段,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陈青 《小学语文》2009,(1):36-37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夏天”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由一篇识字和五篇课文组成,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夏天情形的儿歌,也有描写夏天美景的古诗,有体现夏天情趣的故事,还有介绍相关科普知识的童话。学习本组教材,学生除了要完成既定的识字写字任务,还要通过对不同课文的朗读体验,感受夏天的美,夏天的乐,并由此激发他们对夏天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在—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本文就此说说几种创新学习的方法。一、归类组合法在语文课本中,有好多课文都是可以归成类别的,如歌颂伟大人物的,抒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寓言类的,写小动物类的等等。把同类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学习的方法就叫归类组合法。如《桂林山水》、《林海》、《五彩池》三篇课文都是属于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将这三篇课文采用组合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通过初读课文、研读课文以及美读课文等几个环节,仔细品味这几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月光启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初读这篇课文,我便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被课文所创设的意境感染,觉得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体会到这种美。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又踌躇了:1.这篇课文抓一个什么中心问题才不至于太散?2.在原作《月光母亲》  相似文献   

8.
这篇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1.以人为本:整篇设计以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为主旨,以“小白杨找爸爸”、“父子3人为小白杨找到爸爸”、“小白杨写感谢信”、“小白杨送画”等构成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在花山》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郭月芬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在学习了前三篇讲读课文后的一篇阅读课文。在这组课文中重点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前三课中,学生已经对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更...  相似文献   

10.
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黄祖训:今天,我们选定的一组课文是人教版的课改实验教材小语第二册中有关夏天的一组文章,单元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导语和一篇帮助识字的韵文,然后是五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后面有一个“语文园地”(含“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要教好这个单元的课文,我想,老师们有必要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由此悟出新的课改理念。大家就从对教材的整体理解说起吧!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能做到在整体感知课文的 基础上,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标准》提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浙江版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我要一本书》、《燕子过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文章中生动隽永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丰满高大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因此 ,我觉得以此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 ,不失为教学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好方法。  一、欣赏画面 感知形象美本单元三篇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13.
一、导语在夏天的夜晚 ,我们会发现在草地上 ,在花丛中 ,有一些小东西飞来飞去 ,还一闪一闪的 ,你们知道 ,那是什么?你们看见过萤火虫吗?李老师还会念一首萤火虫的儿歌 :萤火虫 ,点灯笼 ,飞到西 ,飞到东。一闪一亮 ,一亮一闪 ,好像星星落花丛。你们喜欢萤火虫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萤火虫》的课文。(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读正确 ,初步理解课文)提出要求 :要一字一字读正确 ,读完一遍 ,把加拼音的字再认一认。读完一遍再提要求 :不懂的词自己猜猜。比方“夏夜” ,这个词你们没有学过 ,意思能猜出吗?再比方“燃烧”…  相似文献   

14.
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一本本散发着馨香的教材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课程体系、新的师生关系、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一篇篇色彩斑斓、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深得学生的喜爱。在新课改课堂上你看到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气氛,充满想像的回答、精彩大胆的提问。但是,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识字量太大,学生很难牢固地识记。新教材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400个字,第二册要求学生会认550个字,比原来的识字量多了一倍。二、有的课文篇幅太长,学生很难一时读会,出现了厌读的现象。比如《夏夜多美》、《…  相似文献   

15.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06,(7S):60-62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训练、清爽的学习过程、自然的生活对话.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6.
《草原》是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篇进行审美教学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思维训练,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在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字词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让他们自学思考: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课件引入全文 1.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将事先针对这篇课文而做的课件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于画面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所以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意图 :《王冕学画》是第二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 ,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 ,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王冕学画》第二自然段有五句话 ,把雨后湖面的美丽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粉红的、碧绿的、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等词语 ,会让人联想到雨后荷花的样子十分美丽。王冕正是因为看了这美丽的荷花之后才产生了画荷花的愿望 ,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我们在教学时 ,可以“荷花美 ,爱荷花”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20.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