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23年1月15日《时事信报·学灯》刊发的王统照给茅盾的信,不见于《王统照全集》,可判定为王统照之集外书简。笔者借助相关史料,对这封信涉及的《小说世界》事件略作钩沉,当不无学术之意义。另,上海文艺出版社之《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的三通王统照致赵景深信札,亦未编入《王统照全集》内。由此而提出王统照学术资料的建构工程,应包括《王统照全集补遗卷》《王统照书信集》等保障性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 浩瀚的40卷、1300万字的《茅盾全集》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较为完备的茅盾著作总集的闻世,给我们学习、研究茅盾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翻阅中发现,《茅盾全集》第11卷(散文一集)《苏嘉路上》一文中,第一节《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标题,与本篇最初连载于1937年11月21日至1938年5月21日《烽火 》(《烽火》为周刊,茅盾、巴金主编)杂志第12至第15期的影印件有出入,本节初载标题是《十月五日的上海西站》,一字之差,使该文所描写的背景时间上相差九个月。  相似文献   

3.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1949年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作协主席,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小说,出版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等。茅盾之所以能够成为茅盾,这和他识大体、明事理的母亲有关。茅盾的父亲在他们兄弟童年时就去世了,坚强又善良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她自己独特的爱护方式,培养他们兄弟成才。  相似文献   

4.
茅盾诗词近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阅读作者生前手订的《茅盾诗词集》与近版《茅盾全集》第十卷,发现其中《赠桂林友人》、《题白杨图》、《歌雄心更雄》、《壬寅仲冬感事》等部分诗词所注写作时间并不准确,需要加以考释订正。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迷信作家自述,无需为尊者讳,掌握诗词“本事”,弄清写作年月,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7.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1949年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作协主席.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小说。出版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等。茅盾之所以能够成为茅盾。这和他识大体、明事理的母亲有关。茅盾的父亲在他们兄弟童年时就去世了,坚强又善良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她自己独特的爱护方式,培养他们兄弟成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叶子铭教授是当代学术界卓有成就的茅盾研究专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大学时代开始撰写《论茅盾的四十年文学道路》,到近十年来完成《茅盾漫评》,主持编辑《茅盾全集》等,经历了从茅盾创作道路的研究到对茅盾主要作品的分析,茅盾全部著作的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学者,他还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艺理论功底——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提前毕业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写过多篇颇有功力的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又是《文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基础雄厚,视野开阔。他学风严谨,不急功好名,不投机取巧,十分重视史料工作,善于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注意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1945年,茅盾在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单行本初版后记中写道:“我得坦白自承:写到一半时,我已经完全明白,我是写失败了。失败在内容,也在形式。”(见《茅盾全集》四卷474页,以下引文未加注者均引于此)。作为一个曾创作过《蚀》、《虹》和《子夜》,并在后期又写出《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何以在这里“写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10.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与左拉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与左拉自然主义张德美左拉自然主义,在我国“五四”时期曾和欧洲现实主义理论一道被广泛介绍。当时人们以为自然主义即现实主义,所以在提倡现实主义时也让自然主义搭车同行。正如茅盾晚年在一封信中所说:“在写《子夜》之前的十年,我曾阅读左拉之作品...  相似文献   

11.
家书是亲人间遥寄相思、沟通信息的纽带。家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感情最真,没有假大空,无粉饰之谈。人们喜爱家书,是因为家书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国人的情感记忆。许多名人家书已进入收藏市场,但民间家书却还没进入收藏者的视野。在家书淡出人们生活的今天,抢救民间家书,传承家书文化,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