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津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从共时平面和历史比较来看,其底层与周边方言一致而与安徽淮北地区的方言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的历史文献及移民资料不支持天津居民来自安徽宿州、固镇一带的说法.因此,天津方言不是移民方言,它是在其底层方言的基础上受到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的影响渐次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方言是北方言区的一个方言点儿,它在语音、语汇、语法和地域分布上都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很像海洋中的一个岛屿,我们称之为天津方言岛。一、什么是天津方言? 天津直辖市共管辖13个区和宁河、宝坻、蓟县、武清、静海5个县。辖区和建制是解放后逐渐规划成的,辖区内的方言非常复杂,各区也很不相同。我们说的天津方言或天津话指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在天津学习普通话时经常会受到地区方言的影响.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的在津留学生有了解、学习天津方言的愿望.本文结合天津方言的特点,指出在引进天津方言教学时应该加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清学生学习阶段与需求,并结合天津文化,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4.
天津方言因其独特的声调而形成一种"方言岛"现象,进而引起了包括天津方言源流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本文试从实验分析的角度对存在争议的天津方言阴平字声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据李世瑜先生考察,天津话几乎只有天津市里的人才说,由此判断,天津方言具有方言岛现象的特点.本来会说天津话的人就不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天津话被普通话取代以至消失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民方言使用态度的调查问卷,以期预测天津方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孙雅彬 《大学生》2012,(Z1):139
"天津的性格不会出彩,但也不会出乱子。"这是久居天津的邻居送我的原话。的确,作为明朝的军事要地,天津卫的设置掀开了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宿命:只求平安无事,不需增光添彩。如果在百度里搜索天津,看看里面著名景点一项开列的名单是古文化街、五大道、盘山、津湾广场、水上公园和霍元甲纪念馆,而您恰好去过这些地方的话,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平淡。  相似文献   

7.
天津方言因其独特的声调而形成一种"方言岛"现象,进而引起了包括天津方言源流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本文试从实验分析的角度对存在争议的天津方言阴平字声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临惠 《中国语文》2012,(1):68-76,96
文章讨论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认为天津方言今阴平调值与周围方言不同是山东方言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其原调值应是现在被认为变调的213,而现在的31调则是变调代替本调的结果。天津方言演变过程中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具有过渡性特点,它的底层是早期通行在这一区域的冀鲁官话,不是移民方言。  相似文献   

9.
汉语"可"是一个多功能语素,在各方言中的具体表现有一定差异。文章在语义图模型理论的视角下,详细描写了天津方言"可"作为动词、助动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的具体用法,指出其语气和语音特点,同时对"可"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构拟出天津方言"可"的语义图模型,从而清晰地显示出天津方言的"可"与其他方言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0.
天津方言风格独具,韵味浓郁。本文结合天津地域文化特点,对"卫嘴子"、"白牌儿"、"人五人六"、"惹惹"、"shun鸟"、"膀大力"、"歪脖蜡"、"鸟食罐儿"、"大尾巴鹰"、"套白狼"等典型的天津方言词语,进行词源理据和语用特点的探索分析,以显示天津方言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对天津方言发源于固镇话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天津虽得名于六百年前的朱棣.“燕王扫北”或有一些凤阳一带的人曾居留干天津,但六百多年的语言变化,不可能使并不闭塞的天津和一直生活在皖北尤其是固镇的人语言变化同步。基于对天津与合肥方言异同之处的比较,通过对淮军主要由合肥周边人组成且长期驻扎天津,占当时天津人口比重很大等一系列史实的考察,指出“天津方言岛”的形成主要是因于一百年前的淮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津方言有个奇特的现象,像个方言岛,但不是孤岛。一方面它同北京话和邻近的五大县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另方面从最能体现天津方言特点与个性的声调来看,它又与上述各方言迥然不同,却同较远的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14.
天津民俗文化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干流,分别为统治阶级、市民阶层和下层劳动者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发轫于建城以前,兴盛于开埠前后,成熟于近代百年。影响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河、海交会是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最大环境优势。二是经济发展。漕运、芦盐带动天津商业,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使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重市民文化色彩的城市民俗进一步发展。三是社会环境。作为军事卫所,天津具有浓重的军旅气息,造就天津"俗尚武健"的市民性格。所谓"无论贫富,见义必为,饶有古遗风"。天津民俗文化长期处于一种碰撞、调试、吸纳、融合的运动状态,突出一个"杂"字。许多外地民俗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很快会被吸纳,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现象。近代天津开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挖掘天津民俗文化,不仅描述出天津丰富的民俗盛景,而且力图使它产生现代效应,为天津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天津民俗文化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天津民俗文化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干流,分别为统治阶级、市民阶层和下层劳动者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发轫于建城以前,兴盛于开埠前后,成熟于近代百年。影响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河、海交会是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最大环境优势。二是经济发展。漕运、芦盐带动天津商业,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使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重市民文化色彩的城市民俗进一步发展。三是社会环境。作为军事卫所,天津具有浓重的军旅气息,造就天津“俗尚武健”的市民性格。所谓“无论贫富,见义必为,饶有古遗风”。天津民俗文化长期处于一种碰撞、调试、吸纳、融合的运动状态,突出一个“杂”字。许多外地民俗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很快会被吸纳,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现象。近代天津开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挖掘天津民俗文化,不仅描述出天津丰富的民俗盛景,而且力图使它产生现代效应,为天津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培利 《历史教学》2006,(12):28-31
天津的城市型政区--区级政区来源于警区.首先,天津都统衙门管理城市的措施为"警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范式.其次,袁世凯接收天津以后,为了适应天津城市管理的需要,而正式确立了"警区".可以说,"警区"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是天津城市型政区确立的第一基石.  相似文献   

17.
天津方言中的一种新的连读变调路继伦李行健、刘思训在《中国语文》(1985)上发表的“天津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引起了许多语音学家和音系学家的重视与兴趣,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Chen,Hune,Zhang,TanMil-tiken,石锋,等)。笔者...  相似文献   

18.
天津方言的幽默诙谐为众人所知,其发音独具一格,自成一体。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作为广泛的语言之一以及中国学生的第二外语,其学习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从天津方言的特点出发,浅谈其与英语词汇语音的联系,发现语音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华读书撤》消息,“格涩”、“幺蛾子”、“咕棒槌”,这一句句天津话您会读吗?为挽救保存地方语言,今年天津市档案馆将启动天津乡音记忆工程。用两年时间建立天津方言语音档案,  相似文献   

20.
天津的城市型政区——区级政区来源干警区。首先,天津都统衙门管理城市的措施为“警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范式。其次,袁世凯接收天津以后,为了适应天津城市管理的需要,而正式确立了“警区”。可以说,“警区”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是天津城市型政区确立的第一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