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分析韩剧的主题、类型、情节模式、配角、表现角度、风格、细节、对白、结局九个要素入手,探讨韩剧成功的内在原因,以期从中找到有利于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契机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芳  邵成武 《视听界》2014,(1):83-85
韩剧精致的画面、出色的故事情节、专业的人物表演,使以韩剧为主要代表的“韩流”迅速席卷东南亚。相较韩剧,中国顶着“电视剧产量第一大国”的头衔却难掩行业运作不规范、核心人才缺乏等缺陷。随着中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韩电视剧产业正进行着良性的交流合作。本文从韩剧产业扩张机制、中国电视剧发展机制需求两方面,探讨中韩电视剧的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3.
韩剧背后的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视听界》2014,(3):39-42
韩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持续走红,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机制保障。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韩剧背后成熟的机制。宏观层面,韩剧作为韩国文化的输出利器受到国家重视;中观层面,韩剧制作团队对电视剧市场的走向和细分把控到位;微观层面,韩剧标准化的造星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播出了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之后,韩剧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制造了一波一波收视热潮。中国观众为什么对韩剧如此心醉神迷?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理论和心理分析方法,从中国观众缺失与补偿的心理机制中探寻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韩剧的成功及对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柏其 《视听纵横》2009,(3):115-117
近年来,韩剧在我国大行其道。对此,有人肯定,有人不满,有人乐观,有人担忧,甚至也有人提出了“禁播韩剧”的口号。但不管怎么说,韩剧的高收视率是不争的事实。韩剧能成功占领中国电视剧市场一角,自有其成功之道,相应的,也对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张丽 《今传媒》2005,(11S):65-67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上,内地批准引进发行的电视剧除了港台剧外,韩剧引进数量一直位列第一。今年,湖南卫视斥资800万购得韩剧《大长今》的首播权。9月1日,《大长今》被搬上中国内地荧屏。该剧一度也在韩国本土、中国香港、台湾等亚洲地区掀起收视狂潮。目前已经一跃成为2003-2005年以来亚洲收视最高点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7.
被称作“韩流”的韩剧曾在中国掀起过收视狂潮,近年来却呈现明显降温的态势.韩剧在我国转而遭受冷遇的原因主要有二:创作模式化,冗长拖沓以及歪曲历史、知识性错误频繁等是其内部原因;观众接受心理的微妙变化,国产电视剧的逐渐崛起以及我国限制韩剧进口转而引进多国电视剧等是其外部原因.韩流退潮现象给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倩 《今传媒》2015,(2):86-87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自播出后,引发国内乃至亚洲韩剧风潮。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国内电视剧似乎正经历寒流。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差距。在新媒体环境下,韩剧依靠韩国成熟的文化产业保障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将受众需求与参与放在首位,同时将多屏营销引入电视剧产业,使韩剧的发展再次迎来高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韩剧在中国卷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韩流,来势也越来越猛,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观众被韩剧征服,而中国的国产电视剧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闵慧 《东南传播》2015,(2):108-110
日韩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历经起起落落,而如今,韩剧在中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日剧却日益衰退,收视群体不断小众化。本文以近两年广受关注的两部电视剧为例,从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受众的从众心理、电视剧资源、文化产业政策和剧集设置等方面的不同来寻求日韩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我国电视剧应从文化上靠近、把握现代人心理、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利用网络媒介等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谢杰 《编辑之友》2015,(2):107-110
中国内地电视剧产业一直面临着产播比例、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的严峻现实,与此同时,韩国电视剧却在亚洲地区刮起一股“韩流”.面对韩剧的成功,国产剧该如何进行调整?文章试图从韩剧的成功经验中探寻国产剧生产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韩剧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1993年中国首次引进韩剧《嫉妒》到现在,韩剧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13年,从悄无声息到如今的如火如荼,究竟韩剧有什么成功秘籍?韩剧热对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有何影响?本文拟从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角度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孟雯璐 《今传媒》2016,(2):80-83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风靡十年有余,从最初单纯依靠俊男美女组合出演博得关注,到如今拥有完备的电视剧制作模式,韩剧已然摸索出更加成熟的文化产业对外发展模式.相较于韩国,中国电视剧制作有不足,也有优势.作者将分析中韩电视剧制作的策划与剧本、投资与演员、拍摄与播放,试图找出差异,并通过解读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果然 《新闻世界》2014,(2):165-167
近年来,韩剧对中国受众的影响问题备受众多学者关注,但定量研究和比较性研究至今仍十分匮乏。本研究以中韩两国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焦点访谈法,考察并比较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使用与满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韩国大学生,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借此研究,以期获得中国电视剧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敏 《视听界》2014,(3):43-45
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代表的新派韩剧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又鼓起风浪,诸多观众随即将矛头指向国产剧,认为国产剧不敌韩剧。本文从体量、播出模式、市场方向、类型、社会审美心理等方面分析国产剧与韩剧的不同点,认为不同业态下产生不同的运营模式,不能简单判断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一枝独秀,以其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和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受到中国电视观众的喜爱。很多韩国明星也借着韩剧的热播而在中国家喻户晓。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下,中国各大电视台纷纷试水,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自己也赚得盆满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韩剧如同海浪汹涌而入,不断挤压中国的电视剧市场。《爱上女主播》、《玻璃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大长今》、《宫》等韩剧强烈地吸引着中国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
谢杰  王画眉 《编辑之友》2016,(9):103-107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加剧,“互联网+影视”的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生态,包括韩剧在内的境外剧在华传播受到较大影响.一向重视中国市场的韩国针对市场变化,在传播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低价方式渗透至新媒体,加快与内地民营制作公司、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深度合作,借助社交媒体开展强势营销.全新的传播策略使得韩剧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外交( Tvplay Diplomacy)是以电视剧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外交样式,可以被视为电视外交(Television Diplomacy)的一个子集,但由于电视剧同时又是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故而在注重电视元素表达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笔者这一尝试性提法受"韩流"与"汉风"这两个外交关键词的启发.韩流在中国盛行,相当程度地扩大了韩国的对外影响力,其原动力就来自韩国电视剧.韩剧的成功可以说明电视剧外交具备可行性、可借鉴性以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堃 《新闻知识》2012,(2):96-98
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国产剧量多而质不精,韩剧、美剧等国外电视剧在各大视频网站热门剧集搜索排行榜上稳居高位。因此,研究国外电视剧的发展模式,对于增强我国电视剧的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美国、英国、韩国的电视剧特点,探究其对我国电视剧在高速发展时期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