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关于非洲丛林狩猎的经典之作。该文试图从海明威的这部非洲题材作品出发,从生态批判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对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野性的呼唤》被称之为是有关狗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由于其蕴涵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部小说都涉及人类和自然及动物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象,旨在表明东西方作家虽然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4.
滕瑶 《英语广场》2020,(26):19-22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这一矛盾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而“人与自然,谁为胜者”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生态批评理论由此出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白鲸》中的基本情节和矛盾冲突,以期挖掘作品的潜在意义,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赵娟 《文教资料》2012,(7):36-38
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充分地展现了人与地方的互动关系。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走出非洲》,从地方与故乡的双重互动,地方居民之间的情感认同,地方丧失这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地方,探讨地方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发掘作品所传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黑暗的心》是一部备受读者争议的小说。本文结合王诺提出的一些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主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及科学至上观三个方面解析作品。  相似文献   

8.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都以19世纪英美中产阶级生活为题材,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从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出发,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发现两部作品的相同主题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人类文化的类同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百年孤独》在其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下,包裹着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现实,这个现实在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也反映着该地区的生态百年变迁。拉丁美洲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影射着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其潜在的生态伦理主题,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哲学意蕴,使其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非凡的远见。对《百年孤独》进行生态伦理解读,不仅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阐释作品,更能期待借由经典文学作品来唤醒在文明进程中人类的生态良知,使生态伦理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蒂尔的《冬日漫游》既是美国当代自然散文的典范,又是当代生态思潮的先驱之一。它揭露了人类的反生态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生态整体观,竭力为非人类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辩护。它所体现出的立场是:人类应热爱、并平等地对待非人类自然物;人类利用非人类自然物不应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要尽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非人类自然物,并要努力实施生态保护。这些生态意识是该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该作品堪称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个现实与梦幻交替的世界。从《金色笔记》问世以来,莱辛便被强加上"女性主义者"这一称号。虽然莱辛无时无刻都想摆脱该称号,但是针对莱辛作品的分析很多都局限在女性主义的领域中,从而大大限制了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本文选取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结合莱辛对于非洲大地的深厚感情,从而发现了作品中所隐含的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挖掘出莱辛对殖民者在非洲所造成破坏的厌恶之情,表达了她对非洲大地旺盛生命力的敬畏以及热爱。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莱辛《裂缝》文本中女性与自然在象征方面的联系,探究莱辛在这部作品中对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及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追月楼》与《家》人物塑造之不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家》与《追月楼》同是家族题材小说,但在对中心人物的选择及人物的命运安排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以横向比较的方式,分析两部作品对身份大体相同的主角们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其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位作家批判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走进帕米尔高原》进行研究,深刻剖析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探索其传递的生态理念,旨在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本文从生态道德、生态智慧和生态审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并得出作品背后更深层的主旨意图和核心思想。该作品的核心思想是生态道德观、生态智慧观和生态审美观的培养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在麦卡锡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作品。此作品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麦卡锡在该作品中讲述了浩劫之后,父子俩在荒野上一场未知的"旅行"。荒野上的"旅行"折射出麦卡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基于此,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唤醒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戴新蕾  季美洁 《考试周刊》2014,(17):157-159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当代大学生必读文学类书目之一。本文从生态批判角度解读该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作为祖国新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对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影响。本文在研究《老人与海》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对"人类中心论"及"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出发,分析小说《蝇王》中男性对自然的剥削及对女性的压迫,得出本是生态乐园的珊瑚岛有其毁灭的必然性,以期为这部作品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为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等和谐关系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海明威在评论界引发了一轮新的研究热潮——从生态视角对海明威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笔者通过解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探讨其生态矛盾观的具体体现和成因,希望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海明威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希望有助于人们树立对自然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