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艺理论和学批评的“失语症”,艺学体系重构问题被推到理论前沿,当代艺学必须克服“转型期综合症”,走向体系重构,这种重构应当按照“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戏剧对田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汉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所从事的戏剧运动,都有日本戏剧及艺思潮的重要影响。田汉的戏剧形式得益于秋田雨雀、菊池宽等剧作家。田汉所推崇的“新浪漫主义”戏剧理论则源于厨川自村,表现了“灵的极致,,与“人类之爱”。田汉所从事的戏剧运动.则受到了坪内逍遥领导的艺协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艺学到以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文自学指导》2006,(6):F0003-F0003
学会原名“高等学校艺理论研究会”,1979年5月成立于西安,公推陈荒煤为会长,黄药眠、陈白尘,徐中玉为副会长,周扬为名誉会长。 1985年3月,第4届年会上改名为“中国艺理论学会”,为全国一级学会。  相似文献   

6.
以“味”论“艺” ,是中国古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先秦时期 ,“味”与文学艺术及其审美特性联系起来 ,首先体现在音乐理论观念之中———产生了“声亦如味”这一理论命题。本文通过这一命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理论内涵的分析 ,力图对中国古代以“味”论“艺”的传统作出科学的说明和新的理论解剖。  相似文献   

7.
“形”与“神”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对重要而又有极有特色的范畴。形神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渗透。作认为,魏晋时代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其“内在人格觉醒与追求”以及弘扬人的自我精神的社会艺思潮,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突破了汉代“惟贵象形,用以写图”创作思想的束缚,注重亥画表现对象内在“神”之形,艺作品的“形”较前代而言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明后期封建纲常名教礼义大大削弱,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涌起,推动了艺领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艺术表现中“神”的解放,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的问世,标志着形神理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神”,尤其是表现创作主体精神意趣的“我神”,作为独立于“形”又高于“形”的力量,获得了真正的解放,这时的艺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8.
卢卡契艺审美形态论的基础是他的总体性哲学观。在卢卡契艺审美形态的论述中,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思维、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三个方面。对艺形式的思考,是卢卡契艺审美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形式”成为他确立艺审美形态的一个思想范畴。卢卡契从心理学领域汲取思想资料,探索艺审美反映的心理机制,对建构艺审美形态思想体系,开辟了一条具有创建性的理论途径,延伸了他“拟人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的艺理论有如下四个传统:在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所谓“镜”的传统,即模仿-再现的传统;在艺与作家的关系上,有所谓“灯”的传统,即强调激情-天才的传统;在艺与读的关系上,有所谓“教化”的传统;而在艺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上,则有追求和谐、优美的审美传统。这种论传统形成了西方艺术自己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孙铭有教授主编的“艺理论研究丛书”,在马克思主义论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站在美学高度,从不同角度对艺理论进行了卓有成交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和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支柱和来源。然而,无论在过去和现在的学习和研究中,中国仍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现象表现在:典型理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批评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等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艺界的正确发展,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文艺理论设置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科体系却收效不大。原因首先在于马恩等代表人物没有建立文艺学学科体系,其次该学科本身缺乏严谨的学理基础,第三是学科建设没有形成通约性的学术观点。所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当下的首要问题是,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为立足点,以古今中外,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实践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一位普通劳动者———古巴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硬汉形象———桑提亚哥。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人的自信,也使得桑提亚哥成为海明威硬汉形象中唯一的、被赋与灵魂的硬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与文学现实发生了脱节和疏离,因而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文艺学为有效克服危机,摆脱当前的困境局面,应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以新时期下形成的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并对中国古代及西方文学理论中具有发展性的部分进行借鉴,在不断结合文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在促进新时期文艺学打造深厚现实基础的同时,使文学及文艺学达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孙犁是当代文坛上精通各种文学样式的乡土作家。今天重提孙犁及其文艺思想十分必要。本文评述了孙犁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美学追求、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9,26(3):1-5,72
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萨特的文艺理论对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国内接受萨特的文论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本文将国内研究萨特文论的状况划分为几个问题域,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小说理论、戏剧理论、存在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的接受状况作了一种历时性描述。  相似文献   

17.
对文艺为人民只做文艺政治学思想阐释是不恰当的。文艺为人民是对文艺史上一种进步文艺思想的发展,它具有文艺价值论、文艺接受论、文艺发展论、文艺伦理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毛泽东的身份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往往立足于政治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文艺工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文武结合"的斗争方法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20世纪中国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