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娟 《华章》2011,(11)
本文依据体育隐性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要素和制度要素,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对策,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课堂访谈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乒乓球实践课中隐性课程的教学,以及几种有助于提高隐性课程教学效益的课程模式进行探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师言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都是隐性课程的优良载体,充分发挥隐性课程育人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乒乓球技术的同时,也得到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体验。同时,“比赛激励机制”课程模式、“速成教学”课程模式、以及“考试主线”课程模式,都能较好的推进隐性课程教学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体育欣赏的概念及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通过对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现状的调查,论证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必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开设该课程的合理性建议,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欣赏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理论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体育课程同样包括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文章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现代体育课程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内涵、特点认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影响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与上海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目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目标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海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目标变化不明显,而安徽普通高校有较显著差异.得出了两地差异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体育隐性课程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论争课程论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隐性课程的界定,确定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分析了组成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精神文化诸要素,提出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重点,抓好主要内容的建设和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在隐性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随机抽取的河南省12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改革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旨在促进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体育隐性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呼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体育教育。开发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隐性课程的载体涉及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体育教师应在这些方面有效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