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培养,需要受教育者的积极配合,而这种配合需要教师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开拓创新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体育活动的学习内容、方法方面发展和创新;在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平台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农村儿童深层次潜能的需要,是深化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核心目标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才会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有效性才会提高.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把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完美超越.只有这样,体育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领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要环节 ,也是体育教师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从增强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等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生物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努力创新氛围,在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实现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来说,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个性潜能优势,使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中职体育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吃苦耐劳的品质、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但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存在身体、心理的差异,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指通过新发现、新思维进行更新和改变及创造的创新活动,而且还应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和目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现代生物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型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王惠鹏 《考试周刊》2011,(65):82-8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作者主要介绍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谈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师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 一、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1.缺乏创新环境与动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没有教学以外的精神压力,让其自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设置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参与到教师创造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韩铁刚 《考试周刊》2011,(78):146-147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增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随着体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了体育事业的继续发展进步,必须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启发他们主动参与,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阐述了培养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清玉 《考试周刊》2014,(5):119-120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其次写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最后叙述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科技运用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到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快乐。每位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追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本质上就是学生自己探索、选择、建构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创新教育是学习更重要、更高层次的表现。它是指学习主体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的超越。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从教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职业人才,而班级活动是职业教育各项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必须注重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大量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因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乐园。班主任应根据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德育主管部门应对班主任所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旨在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涉科、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根本任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创新能力概念做了解释,分析体育教学中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创新精神.一、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索—转化—创造”为主要形式,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创造能力.教无定法、但可择法、亦可创法.教师要勇于弃旧扬新,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自创教学新路子.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就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的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学自练,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与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改进,最终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排球运动是一项中职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活动,如何在排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实践法,提出排球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素质教育的创新理念,以迎合新世纪人才发展的要求,对提高中职学校排球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