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构建生态课堂非常重要,有利于改善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阶段,生态课堂建设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表现在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生态课堂建设、现有教学环境阻碍了生态课堂的开展、单一的考核模式限制了生态课堂的建设,为此,需要从公共英语生态课堂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准则、建立有利于生态课堂开展的教学环境、创建促进生态课堂发展的考核体制三个方面加强公共英语生态课堂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民主"、"不自然"、"无创新"等问题,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主要有以下策略:创建"生态式"教学环境,打好生态课堂基础;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创新"生态式"教学过程,建构生态课堂框架;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3.
陈长莉 《教学随笔》2016,(3):131-132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打造语文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广大教师广泛关注的课题。语文生态课堂是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尊重、和谐、可持续发展、动态、自由、绿色的课堂。本文将借助于“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阐述建构生态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若干个案例的举例,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学校课堂中的缺失现象;提出了构建生态化课堂的五种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筑就适度开放的课堂生态、走向竞争合作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若干个案例的举例,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学校课堂中的缺失现象;提出了构建生态化课堂的五种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筑就适度开放的课堂生态、走向竞争合作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育课堂生态观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微观范畴。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就提出了“课堂生态学”概念,开启了现代教育生态学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课堂生态,涉及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生态视域中研究课堂,是以生态核心的内涵为关联,联系课堂的各种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生态的视角、生态的方法和生态的理论来研究课堂现象,分析课堂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课堂的相关研究理论出发,对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从课堂教室环境、课堂人际关系、课堂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出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方案,最后阐明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军 《天中学刊》2010,25(1):22-25
自制度化教育确立以来,课堂便成为落实教育目的、达成教育理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生态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技术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它试图用生态学的理念来改造课堂。生态课堂包括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师生关系既是课堂生态的主体,又是课堂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师生角色定位对于生态课堂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背景下的生态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背景下的生态课堂的变革之处体现在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方面。信息技术介入生态课堂之时也伴随着一些失衡现象,包括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不一致、课堂生态主体关系失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失衡,为此提出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生态课堂的路径:发挥信息技术环境因子的引领作用、避免"花盆效应"、重塑课堂的对话与交往、恢复信息化课堂的生态功能,促成信息化背景下生态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打造语文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广大教师广泛关注的课题。语文生态课堂是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尊重、和谐、可持续发展、动态、自由、绿色的课堂。本文将借助于"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阐述建构生态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森 《教育研究》2005,26(10):55-60,79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构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生态的内涵涉及课堂生态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环境构成课堂生态的结构;课堂生态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的特征;课堂生态具有中介与传递、加工与建构、调整与适应、促进与驱动等生态功能及其动力机制。这些内涵具有跨学科与普遍性意义。课堂生态研究应选择三种价值取向,即整体性取向、互动性取向和平衡性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特质的微观生态系统,是由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长期的教学改革推动下,大学课堂生态范式已由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生态向建构式课堂生态过渡,其未来必将升华为理想的共建式课堂生态。加强共建式课堂生态建设要树立科学的课堂生态理念,创设优良的课堂物质生态,建立平等对话的课堂心理生态,提升高品质的课堂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4.
构建优质的课堂生命体,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有机体是生态课堂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课堂生态的重要内涵。基于生态视野的大背景,以聚焦"敏感因子"为关键渠道,借助生态位理论、生态承载力原理和生态补偿机制重新设计课堂。通过教与学的生态位分析、生态演替分析和动态平衡分析,从而确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调控评价反馈,让课堂真正实现一种生态气候,激活和唤醒每一个学生的能量潜质和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15.
胡新国 《中国教师》2009,(Z2):137-137
<正>一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它的呈现形态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统一体。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办好思政课首要关键在课堂。课堂生态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组成。优质的课堂生态具有调整优化、疏通引导、文化滋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功能和特点,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生态主体间关系相对失衡、课堂内外部环境非生态化问题,应积极以“共建”优化“关系”,打造共建式课堂生态范式;提高教师“生态素养”,激发课堂活力;回归育人本质,建立融洽和谐的课堂生态文化,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课优质的课堂生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黎  牛楠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2):131-133,154
生态课堂既是理想课堂,又是全新的教育追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因此,走向新课程,构建生态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然选择。本文拟从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及传统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关系入手,探讨生态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定位,使生态课堂充满生机、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蔡佩芹 《师道》2013,(3):33-34
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营造和谐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学生将来负责,让数学的自然美、和谐美,滋润学生、营养学生。一、对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1.生态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自然是生态课堂最本质的特征,而错误也是最真实的教育契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课堂的建设是我校正在研究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生态课堂建设就是要探究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生态因子的能动作用,通过师生与课程资源的互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建构愉悦、高效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生态课堂"是创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生命成长。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打造"生态课堂",对此,笔者由营造课堂生态环境、开发生态课程资源入手,分析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以供参考。一、营造课堂生态环境,打造英语生态课堂在初中英语生态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态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