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山东省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对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山东省农村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应以学校为基地乡镇为中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应以农村学校为基地,乡镇为中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固定的基层体育团体,在校学生、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外出打工返乡青年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群众集资捐资为主要经费来源,农闲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为活动时间,球类、武术、龙舟等群众喜闻乐见能广泛参与的项目为重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其他有体育特长人员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体育的领导和对乡镇体育中心建设的投入,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金牌战略”转为“农村战略”。乡镇政府要起领导、协调作用,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提出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变竞技体育以“金牌”单极政治目标向满足社会等多极目标的发展战略;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主要包括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等;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8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近几年来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之“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维强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2):66-66,70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创造新文明的全新发展模式,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本文从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讨论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才发展潜力的关系,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应全面贯彻健康教育,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体坛竞争激烈,我国竞技体育虽处上升势头,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结合国情得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比较合理的选择是:从现在起,继续进行奥运争光计划和及时启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至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分析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机遇与挑战,规划中、远期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重点至少应包括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国际化”建设、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文化范畴”与“制度文化范畴”上进行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事实判断。农村体育的发展外部环境存在某种“弱中之强”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农村体育的现存优势逐步解决农村体育蕴涵的诸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思路、找准农村体育与农村文化的契合点、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科技全面介入竞技体育领域的今天,体育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不仅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需要,而且也是教练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九五”期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我国教练员培训已全面推开,教练员培训已从以岗位培训为重点,逐步发展为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岗前培训,专题研讨,继续教育等,为教练员接受终身教育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村体育治理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村体育治理的主要堵点,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研究显示:农村体育治理的“堵点”为农村实际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脱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与环保意识不足,农村体育治理法治建设水平有待进步加强,农村体育治理路径与现实发展状况相矛盾。农村体育治理的建议:夯实党对农村体育治理的统一领导,构建科技支撑的农村体育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体育治理法治体系,抓住各类矛盾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分析、社会学等方法,就当前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论述,指出党的“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的重点任务。而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农村体育,使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漳州市“城中村”妇女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中村”妇女的工作时间长、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参与率和体育消费较低,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体育设施的投入要求不高.影响“城中村”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对“城中村”妇女进行体育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适当增加“城中村”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的投入,并协调相关劳动部门调整中低阶层群体的收入分配,缩短女工的工作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青奥会"的创立与特点,对世界知名品牌的体育赞助策略进行整合与梳理,试图为中国企业借助"南京青奥会"进行体育赞助营销的路径进行分析与解读。最后,作者认为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个主要载体、创建"南京城市品牌"、支持南京群众体育发展,以及多渠道多媒介的宣传"青奥",才是中国企业应该主要考虑的赞助营销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分析职业体育俱乐部模式下运动员"软实力"的现状,探讨运动员"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俱乐部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评价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依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组织领导和宣传、实施基础、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运动项目设置和时间空间安排以及监督激励和影响因素5个方面评价指标;建立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模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一词作为外来词,其外延和内涵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其仍是学术界争议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211工程"重点院校中体育院系的称谓和体育类核心期刊刊名中涉及的"体育"一词进行调查,并与其相应的英文翻译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被国内统一翻译为"体育"一词英译背后的不同内涵。调查分析显示,无论是在高校还是期刊中其名称的叫法上显得过于单一,并且大量使用"体育"一词,其对应的英文名称也仅局限于"Sport"和"Physical Education"两个词,且用法不尽相同。从中文名称的单一化表达到英文名称差异中显现的统一,这样的结论值得我们思考,随着"体育"一词外延的无限扩大,它已经承载了过多的重量,我国"体育"应该寻找更为宏大的词语承担起日益广义的"体育"概念。  相似文献   

17.
孙刚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4):296-298
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农村体育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调查,为促进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标语口号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化现象。从村落到都市,从马路两旁到高楼大厦,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标语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为祖国争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让人怦然心动的体育口号已离我们远去。即便如此,透过不同时代的体育标语口号,可以回顾那个时代的那段历史和些许记忆,开探寻其变迁背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开始由"全运战略""金牌战略"转为"农村战略",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本文以闽南地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析了闽南地区农民体育参与现状,揭示了影响闽南地区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为各级体育部门实现农村体育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挠羊"是山西省忻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空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挠羊"文化空间日渐式微的原因,探讨了"挠羊"发展所需环境及其空间,从而更好地保护其乡土气息文化,使忻州"挠羊"更加真实的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