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阅读     
《出版参考》2010,(6):54-56
《14只老鼠系列》这是一套融汇自然之美与家族亲情的世界经典图画书,全球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是日本著名画家岩村和朗的经典代表作。作者深入自然,观察人微。本书插图细腻精美,极简短的文字吸引读者自行分辨书中角色和情境。  相似文献   

2.
纵观先生一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真性情,一直在追求自由、民主、科学,一直在追求尊重规律和人性的自然回归,即所谓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去甚,去奢,去泰的本色天然之道。  相似文献   

3.
邹其彦 《大观周刊》2012,(29):42-42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旅行回来,颇有收获。这是我第三次去日本,有幸遇上一位颇有见解的华侨导游,一路上分享着他对日本的经验与感受。 导游打趣说,他家的窗户从来不关,因为邻居都关窗,他开窗也就等同于关窗。后来我坐地铁也发现,日本人在车厢里决没有中国地铁里那种轻松自然的气氛,似乎所有的人都沉默无语。  相似文献   

5.
王祯《农书》所蕴含的天人和谐思想既表达了中国古人尊重天地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又展现了中国古人注重发挥人的价值,强调人之自觉能动性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0,(34):38-39
日本的秋天是在红、黄、绿之间微妙地变化着。红、黄、绿就像秋天色彩的三元色,由此而派生出来更多的色彩来描述眼前的秋山秋林。大自然用五彩的画笔,涂乱了秋天的色彩。于是,日本人就用斑斓的语言描述心中细腻的感受。日本被视为世界上红叶最美的国家之一。日本秋季漫长,多枫、山毛榉等秋天叶色转红的树木,与山明水秀的风土相得益彰。日本的红叶景观大致分部在原野和庭园。  相似文献   

7.
据说在北京的旧货市场上,一件名人的信札手迹,最起码能卖到五六百元,由此可见其行情非同一般。在书林中,名人书札手迹的影印本,也是别具一格,对于那些喜好文史或有些收藏癖却无力收藏真迹的人来说,这种影印本正是他们的赏爱之物。影印本之可贵,自然全是因为书札本身的魅力。关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曾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日本人对中国图书的看法。由于能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图书至今尚不很多;译成日文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接触到中国图书的日本人自然也是十分有限了。这里讲到的,仅是平日里所见所闻的一个粗略归纳。  相似文献   

9.
当你打开这本书,清新的文字,细腻而准确的描述,以及文中溢开的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都会感染你,让你无法释手。这就是沈睿新出的《荒原上的芭蕾:动物与人散记》(以下简称《荒原上的芭蕾》)——一本难得的观察自然,描写动物如此细腻的书。  相似文献   

10.
林新 《新闻界》2006,(6):89-89,84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新闻传播活动自然也必须以“人”为根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首先必须是在重视生命存在价值,关注人的生存需求,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新闻人生命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强弱之分最终体现在各自的采访行为和报道文本中,  相似文献   

11.
冷艳华 《大观周刊》2012,(30):144-144
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朗 《兰台世界》2012,(28):54-55
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日本便公开地实施"以毒养战"的鸦片毒化政策,辽宁地区是日本人在东北推行鸦片政策的重灾区,笔者就此问题略述之.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在有音响的新闻中,记者运用听觉而形成的“广播思维”对现场自然的音响人的活动形成的声音,新闻人物的谈话,都能很好地尊重其真实性和典型性。然而,在表现主题音响──人物的谈话中.有的记者往往忽视了提问与插话的艺术,从而使音响报道事倍功半,原因是缺乏谈话的逻辑力量和感染力。电视新闻在有记者同期声的报道中,就摄像记者而言,注重的是“视觉思维”。而作为在镜头前,手握话筒的采访记者,既要注重空间所展示的优势,更应注重的是谈话艺术。行文造句,尽可能地考虑在你的表达中,问题怎样提出显得自然.谈到什么程度才…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在日本,笑一笑,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有趣。  相似文献   

15.
王华 《新闻爱好者》2011,(6):152-153
泷田洋二郎导演的日本影片《入殓师》风格朴实、细腻、庄重,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情感、死亡,令人动颜感叹,亦帮助观众领悟人生、珍惜亲情、化解矛盾。通过入殓师大悟的态度转变,表达了对不同从业者的尊重。影片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思想复杂多义、意味深长,艺术手法朴实、视听语言丰富,独具特色,深得日本本土及不同国度的观众喜爱,获奖无数。本文将从多个不同角度来观照评析。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1,(11):115
道法自然天地成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万法之门,大在音稀声,大象无形。要论道,先论心。所谓道心者,神明也。心之不动通神明,心之动通凡心。道本不可知,却可以心感之。编者案:在中国的传媒行业,,当大家都在为抢夺优势资源,挤身于某排行前几位的时候,他们在苦修内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虽然都深受东方文化的熏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各不相同。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善"和"仁",注重理性的教化;日本人注重对"真"的表达,一方面具有哀伤细腻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喜欢毫无束缚的对人类本性的刻画。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带给人不同的视野。中国动画的发展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化他国之经验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本书里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她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9.
"3·11"之后,那片疮痍之地,是以何种样貌面对百日之期?在更绵长的艰辛重建里,日本民众、社会体系是否仍然保持着地震袭来时的克制有序?《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们试图去寻找答案。与政府迟缓的救灾行动和僵硬的应对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组织的成熟,企业的自救,还有个体对待生命、土地和法律的那份尊重。大地震或许正悄悄改变着日本社会文化的狭隘一面。日本企业为分散风险正在加快将工厂向海外转移的速度,而中国有望成为投资首选。  相似文献   

20.
“3·11”之后,那片疮痍之地,是以何种样貌面对百日之期?在更绵长的艰辛重建里,日本民众、社会体系是否仍然保持着地震袭来时的克制有序?《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们试图去寻找答案。与政府迟缓的救灾行动和僵硬的应对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组织的成熟,企业的自救,还有个体对待生命、土地和法律的那份尊重。大地震或许正悄悄改变着日本社会文化的狭隘一面。日本企业为分散风险正在加快将工厂向海外转移的速度,而中国有望成为投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