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旭敏 《新闻爱好者》2008,(11):144-145
“体育”是“舶来语”,可它在中国却源远流长。先人在劳动和战斗间隙将体育独立出来,使其作为一种文化被赋予游戏、竞技、强身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于芳  张婷 《大观周刊》2011,(22):69-69
新世纪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和体育科学的日益繁荣.特别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迫切需要体育各学科之间交叉、融会、综合发展。而“体育文学”的研究恰恰是一种综合性的考察与新的学科交叉点.一个既是“体育”的组成成分.又可以纳人“文学”领域有相对独立的“体育文学”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被不断的赋予崭新的意义.从而成为人类重新认识“体育”与“文学”过程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牟其林 《大观周刊》2010,(41):147-147,141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闻的江湖故事式叙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倪沫 《新闻大学》2003,(1):62-64
新闻的报道模式与风格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体育新闻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时期,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有意识地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宗旨;80年代当女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等体育盛事成为体育新闻热点时,报道又力求突出“为国争光”的政治热情;90年代以来,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气候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小环境共同造就的体育新闻的消费机制中,体育新闻报道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态势,其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对体育新闻事件进行江湖故事式叙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体育新闻报道的风格和模式总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70年代乒乓外交时期,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宗旨;80年代当女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等体育盛事成为体育新闻热点时,我国的体育报道力求突出的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政治热情;90年代以来,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气候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小环境共同造就的体育新闻的消费机制中,体育新闻报道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态势,大量流行文化、时尚元素率先出现在体育新闻文本中,娱乐化的体育报道登场,娱乐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马安泉 《青年记者》2006,(16):44-44
近十余年来,我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空间,以惊人速度迅猛“膨胀”。但是,对体育新闻的宣传报道,呈现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两极分化;而由此偏差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则给体育新闻工作者以深刻的教训。媒体应关注大众健身从体育运动的功能来看,它是由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组成。前者  相似文献   

7.
体育作为现代的一种竞技活动,常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与军事战争之间不乏相通之处.赛场即战场,对抗冲突的相似性决定了体育语言和军事语言这两种形式会采用同一语义范畴的词语.而从古至今军事战争的频繁性使得军事语言早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所以体育新闻语言很自然就搬用了军事语言,从而给人一种体育语言军事化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冀宏 《大观周刊》2012,(12):216-216
由于“教学”与“训练”两词均有多层含义,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概念加以限定。“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都是培养人的手段,都是培养体育人材,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是两者的最大共同点。但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给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加入了限定语,本质上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范畴;运动训练定义中增加了“在教练员指导下,提高运动员”等内涵,本质上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范围内,这也就决定了两者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于芳  张婷 《大观周刊》2011,(22):95-95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在文学作品当中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诗经》中的“游之泳之”到顾拜旦中的《体育颂》,从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到朱利亚.索莱特的《洛奇》,都不乏对体育场面、体育竞技乃至体育人物的描写。体育与文学的结合诞生了新的一种文学形式。让我们从精神的层面享受肉体的竞技快感。体育与文学的结合有其必然的因素。虽然是两门不同类的学科,但是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就生成了新的精神产物一体育文学。  相似文献   

11.
姜兴华 《军事记者》2013,(11):51-52
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战争证明.舆论战作为“第二战场”日趋凸显.其独特作战功能,成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新吾 《大观周刊》2013,(12):96-96
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受科技力量及商业化、职业化的因素影响,当代竞技体育不断出现兴备剂的服用、假球、黑哨等行为,这些行为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因此誉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代竞技体育的扭曲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回归体育本真的相关对策,使竞技体育向更高、更远迈进  相似文献   

13.
郑夺 《传媒》2024,(6):21-22+24
<正>电子竞技是新兴的竞技体育和娱乐文化,受到广大年轻群体追捧,已成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的社会文化现象,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从奥林匹克电竞周、到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再到国际奥委会成立电子竞技委员会,无不证明电子竞技是一项积极向上且受到国际组织高度认可的运动,但是仍有一些声音对电子竞技的本质和其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根本原因在于,电子竞技以其独特的竞技方式挑战了传统体育的竞技模式。笔者通过对比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的异同,提出“电子竞技是科学技术介入体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更是体育形态发展新突破”的观点,以期促成学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是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艺术和科学,有着“更快、更高、更强”进取精神的丰富内涵。其给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激励和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最能体现竞技体育魅力的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新闻媒体能使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应有功能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挥。新闻媒体也能通过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使自身形象得到一个好的展示。于是如何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战役性系列报道成为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断超越自我,“更快、更高、更强”,“友谊、和平、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报道思想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5.
都说体育记者“独”,指的是他们不同于时政、经济乃至文教记者那样有互通性.体育记者倘若没有一点专门的体育知识,很难应付瞬息万变的赛场战况.然体育采访的门类也很多,有人将它们分为雄项与坤项,即力量型项目与观赏性项目之区别;又有人将它们分为竞技型与技巧型运动;我在这里仅分陆上与海上.陆上运动大家比较熟悉,最不为观众了解的是海上项目,可以说,在我国,帆船帆板比赛是没有观众的比赛,赛场纵横大海10余海里,在岸上,纵然带着高倍望远镜也无可奈何.于是能够看懂海上项目的记者便沾沾自喜,大有体育记者圈内圈的优越.去年,采访全运会“秦皇岛大海战”使我有幸跻身“圈”内,在这里纸上练兵,与读者共“睹”为快.  相似文献   

16.
陈波 《新闻三昧》2006,(7):16-18
新闻学认为,报纸除了有“引导舆论”的宣传功能外,还有“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也就是说,报纸既要以宣传为己任,又要为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将宣传功能与新闻报道有机融合,不仅是党报当前的重要工作,也需要企业报长期探索。从新闻学和宣传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和新闻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但是,前者是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后者是对客观发生的实事的叙述,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其实,企业报作为企业的“喉舌”,就应该在“扬者传其理”和“受者晓其事”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回顾与分析,指出当代竞技体育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揭示其培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奥运会的传播逐渐成了没有硝烟的媒体战争。有人戏称对奥运会转播权的角逐就是媒体的一场运动会,这说明世界各国的媒体对于奥运会相当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媒体的总体要求为奥运会的传播提供媒体服务,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奥委会的重要任务,因此,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对于媒体的要  相似文献   

19.
罗晋 《记者摇篮》2009,(2):12-13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了新的辉煌。与此同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报道可以说达到了,“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高度。在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及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做的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中明确提也:“奥运会赛时的新闻宣传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20.
“虐星”现象透视 1.明星跳水竞技类真人秀《星跳水立方》.《星跳水立方》策划人员为了提高节目知名度,吸引受众眼球,将毫无跳水经验的明星们拉进体育行业.专业的竞技比赛使得明星们用生命来表演跳水,轻的被呛水、被水花拍伤,重的甚至被水拍晕,还有的耳朵进水短暂失聪.明星们频频受伤,“虐星”表演却在继续.一时间,跳水“虐星”在电视上频频上演,观众看到的不是明星们的励志表现,反而是其出丑或者身体走光等尴尬的场面.节目中对于明星身体的消费,以及观众对于明星身体的窥视,使得节目失去了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落入了泛娱乐化的潮流中,演变成了滑稽的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