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光芬 《大观周刊》2012,(51):406-408
对贵州苗族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浩如烟海,但绝大多数专家们研究的主要力量和工作,大多数放到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地区,对黔北地区苗族民间音乐整体现状的基本轮廓和特征缺乏关注,几乎没有研究。因此考察黔北地区的苗族音乐,一方面是对黔北地区苗族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有一个清晰的收集与整理,另一方面对研究民族文化的个性及其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临沧凤庆的苗族绝大多数从贵州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新华、诗礼、三岔河、营盘等乡镇,其中以新华彝族苗族自治乡苗族人口最多,苗族婚娶习俗保留也较完整。笔者以该乡为典型,对当地苗族婚娶习俗作了全面的调查,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荣 《兰台世界》2012,(19):42-43
在苗族历史中,连连不断的战争和其他政治原因不仅让这个民族遭受了战争之苦,同时也让这个民族进行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迁徙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向西部、北边南边,至于小范围内的局部移动则是多向性的穿插。据可靠历史资料研究表明,苗族历史上大的迁徙就有四次。  相似文献   

4.
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苗族吊脚楼是颇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苗族风俗文化,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苗族的建筑艺术中,吊脚楼是苗族繁衍、延续后代的根基,也是苗族人民钟情的住房,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格日才让 《大观周刊》2011,(10):134-13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袁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据档案记载.“川南苗族踩山节”是川南苗族人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节庆活动.是生活在乌蒙山境内的苗族群众联络情感、互通信息、喜庆丰收、寻求情侣和维系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中必不可少的边吹芦笙边跳舞的芦笙舞。则是最为主要和最为精彩的节庆内容。  相似文献   

8.
苗族花灯     
仁怀花灯 ,是贵州花灯支脉之一。它是一种包括歌舞、戏剧、说唱等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是流传广泛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仁怀花灯中的苗族花灯 ,又是其中绰约多姿 ,风格独具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苗族花灯 ,简称苗灯 ,流传于仁怀各地的苗家村寨中。演出时间通常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个别地区也有延长至月底的。每当春节 (当地苗族人民叫过客家年 )来临 ,灯手们便要身着民族盛装 ,在苗家村寨主要是苗族人民的庭院、堂屋中演出 ,挨门挨户的向本族人民祝贺新春。在苗、汉等民族杂居的村寨中 ,也有向汉族或其它各族人民贺春 ,并在他们的庭…  相似文献   

9.
苗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原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苗族口述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文章调查了苗族口述历史文化的种类、现状、价值等实际情况,就如何组织管理与永久性保存苗族口述历史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曹贤平 《当代图书馆》2007,(1):65-66,71
文章在分析苗族文献主要栽体形态的基础上,对苗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个人的思考,旨在为传承与传播优秀的苗族文化寻找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老而神秘的湘西,历来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孕育着灿烂的多元文化。自从“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靖州苗族歌鼙便揭开了头上的面纱,以原生态的艺术魅力从湘西大山走向了中国民族音乐殿堂。2006年,靖州苗族歌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和2007年,两次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音乐展演: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曾做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展播。贺绿汀、白诚仁等音乐大师都誉它为“民族瑰宝”、“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2.
罗进 《兰台世界》2012,(13):23-24
苗族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古老民族,其先民为黄帝时期的"九黎"[1]2。早在五千年前,炎黄部落联盟战胜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从此苗族先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然而,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黔东南苗族古风古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苗族”在抖音平台上搜索,按照最多点赞进行排行(大于5万),对视频内容和热门评论进行整理。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账号将苗族形象污名为“滥用蛊术的破坏者形象”“原始落后的农村形象”“仪式误读的野蛮形象”“低俗轻浮的女性形象”。坚守道德自律,提升媒介素养;加强群体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注重以人为本,创新媒介叙事;增加传播资金,加强人才建设是破除苗族媒介形象污名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天宇 《新闻世界》2014,(3):196-197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代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世居在这里的苗族、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中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如"姑舅表婚""扁担婚""入赘婚"等形式以及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等习俗。随着清中央王朝势力的进入,大量汉族人口的入迁以及儒学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婚姻习俗在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过程中逐渐演变而趋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安小平 《大观周刊》2011,(48):69-69
本文以乐清乡土民歌为例,对我国乡土民歌的特点、现状和如何加以发扬光大及其弘扬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文中,笔者以鲜有的拯救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论述了如何字幼师学校加强我国乡土民歌教育见解,对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起到了有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巫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在湘西地区的苗族聚集地,存在着各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活动。其中用到的不同法器,则是苗族巫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综合苗族文学、史学、巫学和哲学等内容,有苗族“百科全书”之称的《贾》濒临失传。  相似文献   

20.
赵博 《档案管理》2020,(1):54-56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活化石,基于传承人视角下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非遗建档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释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内涵、特点及类型,梳理其建档保护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念引领、规范化建档、科学化征集、数字化建档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