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29-29
孔子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几千年来,有人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亦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无论怎样,儒学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形成厚厚的积淀。孔子在道德方面的高度修养和“博施于民”、“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宽猛并济”的为政主张.以及他所提倡的忠信宽恕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瑞琴 《兰台世界》2017,(12):103-107
公义是人类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共同的心理诉求。先秦儒家圣人作为文明的开创者或先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精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保障。儒家圣人领受"天"的启示,他们忧国忧民、宣扬仁爱、勇于担当,又在变迁不断的社会迷雾中给人们展示了伟大的理想社会。当代中国需要我们继往昔古圣贤人的公义思想传统,开太平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双 《大观周刊》2012,(25):17-17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源自笛卡尔、黑格尔和康德对主体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应当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主要载体是现实具体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人,因此,我们应当从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角度去把握主体性.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当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2-23
儒家美学思想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孔子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始祖,《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是以中庸之道作为指导.以仁学理论为基础.强渊是美与善的结合。《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奠基性的,其反应出来的社会美、自热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不但对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傅韬 《大观周刊》2011,(48):14-14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柳冬雪 《大观周刊》2011,(5):29-29,12
《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儒家游方之内,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及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儒学思想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三大家为代表的与“仁”、“礼”“忠恕”和培养理想人格方面来规范现实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以“学而优则仕”的心态找到自身价值,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当中,是以“入世”的方式来实现入世的理想。相对比起来佛教根据它自身的思想特点则是通过出家修行,禁欲,来规范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平静内心,以“出世”的方式来进行入世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主要儒家代表人物对诚信思想进行了阐发,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商家经营牟利的之根、统治者治国理政之道。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具有神秘性、道德至上性、宗法血源性等特征,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维护市场秩序的良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并对促进中华民族其他优良传统的形成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家十分看重群体的作用,把群体的需要作为个人适应社会而生存的伦理前提,并把这落实到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行动中去。因此,儒家极为往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同时,强调要把个人的修养所得推广到社会中去,做到“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理想道德人格。这一思想对当代新闻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素养.仍然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1、“修身齐家”与新闻工作者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把有没有道德品质当作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放禽兽。’V)为此,偶家提…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智慧与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遗产出发,对儒家道德智慧进行挖掘、借鉴,取其精华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并对其在建构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儒家的诗教和乐教为阐述重心,通过阐发其思想义涵和理论渊源,彰显其寓教于乐的道德内蕴,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儒家诗乐之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在纯 《大观周刊》2011,(30):14-15
处在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塑造积极的、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系.不仅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深入改革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民能够心情舒畅、安居乐业,还要使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基于市场经济一般水准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积极、团结的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反应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中.表现为一般民众思想迷茫、道德识别能力降低、价值判断错位、个体行为失范等等。尽快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系.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静 《大观周刊》2011,(39):16-1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发展的思想动力。儒家传统历来注重“和谐”思想,充分吸收古代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儒家的“诗教”和“乐教”为阐述重心,通过阐发其思想义涵和理论渊源,彰显其寓教于乐的道德内蕴,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儒家“诗乐之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文龙 《大观周刊》2012,(51):27-27
儒家思想是贯穿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始终的主题思想,代表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王道仁政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解释儒家的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说明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朝中期的韩愈继承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精髓,并提出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的政治目的。因此,挖掘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以儒德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8.
车欣馨 《新闻传播》2009,(12):81-81
“人肉搜索”引擎在中国的发展给以网络为依托的民众言论带来了新的视角.网民可以申张正义.帮人解决困难.加速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同时也带来了兼负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压力。”人肉搜索”的发展给中国的网络新媒体带来了社会道德与法律责任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19.
从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阅读入手.将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运用到图书馆的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和社会阅读文化的培植.这对我国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舒坤尧 《兰台世界》2014,(6):117-118
中国色彩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社会功能,深受中国古代社会多种哲学思想的渗透,而其中尤以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的影响是最为直接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