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考古发现的遗迹有很多是建筑遗址,对建筑遗迹的复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屋顶形式的确定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建筑的屋顶早已塌落,在建筑复原过程中,其形式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窥知,可供参考的有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的图像资料,模型明器中的建筑造型等。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有为数不少的建筑形象,对高句丽建筑遗迹的复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分析高句丽壁画中的建筑屋顶,从中一窥高句丽建筑的屋顶形式。  相似文献   

3.
陈生云 《大观周刊》2012,(38):310-310
本文从抗震的角度探讨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中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有利于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生态环境。从控制建筑规划布局、优化建筑单体建筑及选择导风构件等方面介绍了现代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熹 《档案与建设》2012,(11):20-22
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从被动、主动两种形式分别阐述了当前档案馆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重点讨论了自然通风和采光、渗水砖、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雨水回用等节能技术在建设绿色档案馆过程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明确了在绿色档案馆建筑技术应用中因地制宜、提高综合效能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以皇家式藏书楼建筑——文渊阁为例,从屋顶、台阶、屋身、建筑装饰的颜色、院落组织五大元素的空间特征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礼制等级与文化表现,并联系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形制,探讨因形制要求带来的等级要求.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不但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而且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快拆没了!——老北京说王齐贵,70岁,退休职工不能再拆了,再拆,北京都快没了。我平日喜欢登景山,因为那里可以俯瞰京城。可这几年,这景没什么好看的了。街道不象个街道,占建筑越来越少。老北京已经被现代建筑涂抹得乱七八糟。原来住的四合院,拆完盖起了一座现代办公楼,装修挺气派,就是那仿古式屋顶,给人感觉是“戴瓜皮帽,穿西装”,中  相似文献   

8.
肖爱国 《大观周刊》2012,(50):146-146
能源的过度消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节约能源已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建筑节能则又是节能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建筑外部围护结构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屋顶结构的分析,对此,从中得出不同屋面形式在节能、构造上的优势与劣势,对今后建筑设计屋面形式的选择有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之效。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走进故宫浏览时,就会发现,所有建筑的屋顶正脊两端,垂脊、岔脊、戗脊上,都装缀着一些琉璃动物形象.正脊两端的叫"吻"(俗称大吻),岔脊、戗脊尽头则是一排排的琉璃小兽.这些吻兽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是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大学生也许不多,但是有幸在图书馆屋顶上闲聊、用午餐、晒太阳的人却很少。这种好运气恐怕只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可以独享。该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奇特,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未来派艺术特征,最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 新馆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位于校园内的普罗米修斯广场,1998年春天正式开放。大楼造型别致,远看似乎从天外飞来,落在校园里。这幢建筑其它几面皆为巨大的玻璃幕墙,另一面则倾斜成为大楼屋顶,并继续延伸使整个屋顶与地面合而为一,形成一个大草坪,成为校园自然风景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科技研发基地为例,通过对绿色生态理念的阐述,介绍了绿色生态技术以及该项目在自然通风及外墙保温体系上的技术创新,探讨低碳、实用及愉悦的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13.
马轶军 《大观周刊》2012,(28):128-128
主要从墙体、门窗、屋顶及其它围护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民用建筑设计的节能技术,以期望对建筑设计师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没有高楼的城市,所有的建筑都被要求不得超过独立纪念碑的高度。人字形屋顶和雕花木门,贵族黄的临街小楼,高棉古寺庙建筑样式与法国殖民风格混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陈伟业 《大观周刊》2012,(32):122-122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涂料作为饰面装饰的主要材料,对建筑物起着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外墙建筑涂料饰面的特点是造价低,便于施工,丰富建筑物的色彩等,在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分析建筑外墙涂料选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外墙涂料在建筑装饰面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因南京市中心城区“小松涛巷地块”进行更新改造,在著名的民国建筑东方饭店工地上,发现了一批年代久远的屋顶瓦,总数约有7千块之多。仔细考证一番,这些瓦片与武汉的发展历史有深厚渊源。城市更新现旧瓦民国建筑东方饭店的屋顶瓦均呈橘红色,每块长38厘米、宽24厘米、厚2厘米,重2.75公斤(其重量比同规格的南京地产瓦轻了0.5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宋朝开始建设清真寺、圣墓等,这些有着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成为宋朝建筑的一种全新风格和建筑形式,并慢慢地被接受,对我国传统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宋代伊斯兰教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屈兰梅 《大观周刊》2012,(10):85-85
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不承认建筑的艺术性,而过分夸大它的功能性,实质上是掩盖了它的完整性。然而,承认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仍然没有度盖建筑性质的全部,建筑的文化性是建筑更深层的属性,即建筑的灵魂。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铸民族或地城性格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中的动     
文章以建筑中的"动"为切入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解析了动态建筑的基本精神——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剖析了动态建筑思想的深层意味,以及在形体、功能、环境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最后,总结了多元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动态倾向,建筑作品中的动态思维,展望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防止建筑给水系统的二次污染、建筑中水回用以及节水器具的使用等四个环节,研究探讨了建筑节水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