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则与自由     
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自由必须有所约束. 为此,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在我们这个越采越物质化的世界里,许多人不是心存善念,心怀他人,悲天悯人,而是越来越物化,越来越自私自利了。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在他们的行为准则里,要么是自扫门前雪,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甚至巧取豪夺,不择手段。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人间地狱。还好,人间不全是地狱,还有天堂。这天堂应该  相似文献   

3.
肉体的束缚阻止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心灵的自由却成就了我们思维的无限。禁锢了灵魂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哪怕身陷烈焰炙烤的地狱,心还在,思想还在,便宛如天堂。故乡的秋,有些微凉,  相似文献   

4.
弥尔顿说:“心灵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也可以变成天堂。”在湖北省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用她那顽强的学习精神,坚强的毅力,奏响了感人的自学成才的乐章,用她那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师德,让原本无声的世界唱出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奉献之歌,让人在钦佩之余,内心里又多了一份浓浓的感动与回味。她,就是潜江市教育局自考办多次号召全市莘莘学子以她为“学习标兵”,市教育局多次表彰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全校教师发自肺腑地称赞她:“很了不起!”聋哑学生们见到她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的好老师——程汤汤。  相似文献   

5.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3,(9):50-50
“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贤圣。”人的行为在于一心,从而有相应的果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天堂”“地狱”一念问。因此说,自己并非“两个人”,自己的内心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善念天堂。恶念地狱。  相似文献   

6.
平静     
《学苑教育》2015,(1):1-1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  相似文献   

7.
平静     
《学苑教育》2021,(12):1-1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4,(10):12-14
本期话题:“天堂或地狱小魔王or小棉袄”精华网评 《母婴世界》微信公众平台向网友征集了话题“天堂或地狱小魔王or小棉袄”。活动征集期间众多微信网友踊跃发言。在这次的征集中,感觉现在的小孩子还是很会体贴和照顾别人的,从投稿中看出,虽然有一些妈妈不能理解宝宝的魔王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巧用从众效应,形成教育合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处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这位大亨在想,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个故事说明,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生活中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为“从众效应”。这一效应对批评的启示是:“孤掌难鸣”,批评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行为,不能只靠单打。我们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  相似文献   

10.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同样是一群人 ,同样的美食 ,同样的长匙、叉子 ,而境遇却大相径庭 :地狱的人个个面呈饥色 ,骨瘦如柴 ;而天堂的人个个面色红润 ,气色清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哦 ,原来地狱的人只是想到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 ,而天堂的人却是把食物送进别人的嘴 ,相互喂食。看来只顾自己只能是“骨瘦如柴” ,关爱他人则“气色清爽”。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天堂和地狱之外便是人世间 ,其实“天上”与人间是相通的。茫茫世界 ,芸芸众生 ,人不能孤立地存在 ,处于社会的个人总是和其他人发生…  相似文献   

11.
心灵历程     
郭敬明说,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我说,高三是由地狱通往天堂的心灵历程,紧张而激动,你别无选择。时光流逝,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另一个高点回望走过的深深浅浅,高三无疑是无法忘怀的一段。当我们还沉醉在欢快的花样年华,倘徉在如梦的青春雨季,高考的大门一下子“轰”地在我们面前打开,多少有些无措、茫然。来不及收拾心情,整理思绪,匆匆然便踏上这段征途。  相似文献   

12.
天堂     
何为天堂?天堂何在?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还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结,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  相似文献   

13.
把龌龊的玻璃门推开, 把脚步跨了进去——我们如同打开了一个地狱的门。租界内外的难民 1937年8月13日,涌进租界的难民达60000人。从那天开始,上海的租界内外变成两个世界。“一线之隔,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我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劫后的上海》,1938年出版的,一本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书这样形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以及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集体教育的机构建立规则和自由的意义与作用。同时简单阐述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幼儿园应该如何建立与执行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相似文献   

15.
平静     
正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就可以证明弥  相似文献   

16.
平静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  相似文献   

17.
天使之旅     
我在梦中化做了一个天使,来到地狱和天堂。真想不到,地狱和天堂竟跟我想象中完全不同。我决定把这个梦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堂和地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恺 《中文自修》2006,(7):68-70
租界内外的难民 1937年8月13日,涌进租界的难民达60000人。从那天开始,上海的租界内外变成两个世界。“一线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我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劫后的上海》,1938年出版的,一本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书这样形容。  相似文献   

19.
他之前。世界想到日本时,是富士山、艺伎和樱花。 他之后,世界想到日本时,是索尼、本田和黑泽明。 黑泽明,世界名电影导演,当他的晚年在回忆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他把它们比喻为“地狱和天堂”。让我们读一读这位大师记忆里的“地狱和天堂”,从中我们肯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章内容来源于南海出版公司的《蛤蟆的油》)[编按]  相似文献   

20.
终于,我开始明白,生命可以永恒,不论你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是她的温度让我的世界感动。我们,精灵。--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