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高校合作创新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小青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5):88-91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和模型对企业和高校间的技术交易这类合作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解释了企业高校基于技术交易这一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宋波  徐飞 《软科学》2008,22(11)
通过在简单的二级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引入中间商,阐述供应链内的中间商交易过程,分析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配置产品交易市场的模型。并通过比较是否存在中间商交易情况下的供应链绩效,证明了存在中间商的供应链内部交易将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绩效,从而避免和降低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逆向选择及合约设计上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3.
谷文林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229-230,235
基于知识型产品的特殊性,应用中间层组织理论,研究知识交易过程中中间层的作用机理。表明:中间层在知识交易中将有效地抑制逆向选择,提高市场的效率,尤其为高质量的知识型产品创造了交易机会。最后对我国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角度出发,分析了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的机理,给出了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中协同伙伴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为企业决策者在选择企业逆向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OFDI作用下的双寡头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产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或外溢幅度较低的,创新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绿色模仿创新,当创新成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企业向绿色自主创新方向演化;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下企业将绕过绿色自主创新直接选择绿色模仿创新。未产生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或影响程度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色模仿创新路径,高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色自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技术转移中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研究通过恰当的契约设计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苏屹  郭稳  张傲然 《科研管理》2022,43(9):48-57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提取,提高创新效率。基于隐性知识本身固有特征和并购双方“有限理性”特征所引发的双方关于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并购双方在隐性知识逆向转移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知识整合技术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水平、目标企业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转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等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平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有促进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补偿率存在最优区间;成本与预期收益比率的变化将导致并购双方的博弈策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贡献持续加大,这在带动相关产能、装备、技术和服务输出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产生深刻影响。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与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企业生产率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来年得到明显提升,随后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企业吸收能力、投资动机和东道国技术水平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相比于包含外资的企业,内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其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进行企业进行逆向物流的必要性,分析了企业选择何种方式来进行逆向物流活动的决策影响因素,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逆向物流活动影响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单个和复合分析,得出选择第三方进行逆向物流活动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角度将OFDI逆向技术溢出引入Bruno和Lichtenberg提出的国际技术溢出测度模型,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方法和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OFDI数据,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双门槛效应;在双门槛决定的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内,相关地区的企业对先进技术吸收能力最强,OFDI带来的逆向国际技术溢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揭示了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可变费用价格契约,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技术使用者。同时,因为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高效率的原因,所以针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价格契约,在逆向选择和对称信息条件下,都是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不同的是,在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所有者由于处于信息劣势,故要向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信息租。  相似文献   

12.
覃鹤  桂学文 《现代情报》2011,31(5):169-172
搭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在搭载过程中,中小企业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并在选择过程中与其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时往往陷入不利选择的困境。文章剖析了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市场中的不利选择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逆向营销视角下的渠道中间商选择与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营销以逆向思维为核心,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限制,以顾客主导一切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为基础,对市场状况尤其是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推动营销实践。从逆向营销新思维的视角研究了渠道中间商管理策略,提出了逆向营销视角下的渠道中间商评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对逆向营销视角下的渠道中间商激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投资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雁茜  周启功 《科研管理》2002,23(3):105-111
本运用博弈论与信息学的理论与方法,借助数学模型和借求曲线深入分析了风险投资项目选择中逆向选择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并区分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两类道德风险,从理论上论证了投资过程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两大交易主体之间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行机制设计以降低和规避此类风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技术入股合作创新的市场均衡模型及其管理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技术入股合作创新的市场均衡模型,揭示了技术入股合作创新的买现机理,并对技术入股合作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入股比例的信号传递作用以及信誉机制在技术入股合作创新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洪志生  霍佳震  苏强 《软科学》2012,27(7):101-106
由于代理企业能力和努力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运用信号博弈和激励约束模型的分析发现:战略联盟核心企业在甄选阶段应提出具有较高强度的信号要求,确定能避免逆向选择的信息租金额;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代理企业的激励契约,向高能力者收取一定质量保证金后配以较低程度的质量激励,向低能力合作者提供质量补贴后配以较高程度的质量激励。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逆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回顾了西方担保理论的重大进展,然后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三个角度展开研究。结果得出: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机构调查费用、担保比例与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概率均不是单调关系;而担保比例、贷款利率、再担保比例与担保机构以及再担保机构的期望也不是单调关系。结果证明了信用担保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反担保、担保比例和再担保比例能够减轻逆向选择问题的程度,保证担保资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献招标采购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坚 《现代情报》2006,26(3):34-35,38
本文首先说明了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文献供应商逆向选择行为的表现,接着通过构建供应商信号传递模型来说明治理这种行为的有效方法,最后提出了治理供应商逆向选择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财政投入科研经费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指出在国家财政投入科研经费的配置中存在“混同均衡”乃至“逆向选择”诸多不正常现象。并认为在国家财政投入的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根治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