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教材(五年制第三册)40页例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2.
第八册41页“约数和倍数”一节,概念较多,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设计教学?谈谈我的几点作法。 一、引入概念 1.口算。如果有余数,要说出商几、余几? (1) 12÷3 0÷6 (2) 40÷9 14÷4 2.讲述。启发学生讲清:(1)组题商是整数,没有余数;(2)组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3.答问。要知道两数相除有没有余数,  相似文献   

3.
<正>余数与除数之间是相对应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特点?可以作以下教学设计。一、看图,填一填1.说一说: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几个几个圈,可以圈几次,还剩几个。2.填一填:学生尝试填一填算式,分别用乘法和除法算式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3.议一议:为什么分的过程既可以用乘法记录,又可以用除法记录?学生讨论后发现,无论是乘法还是除法,都是求总数可以分成几个几多几。比如,4个3多1是13;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从具体直观开始,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从中感知到余数是怎样产生的,初步懂得什么是“余数”,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利用前面学过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思考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求商的,懂得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原定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社),六年级(上)P86——去括号。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的方法;2.正确去括号,且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3.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去括号。1.教师出示:6a-(b-4a):请指出这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能不能直接进行合并同类项呢?若不能,怎样才能合并同类项呢?学生:去掉括号。  相似文献   

6.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5×()<31大象老师要小动物们做这样一道题。我想出来了。小松鼠真聪明!我先从“<”去想,说明要填的数,与5相乘的积应该小于31,那么可以填几呢?填0、1、2、3、4、5、6都可以。再从“最大”两字去想,只能填6。小松鼠的思路@黄晋晓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掌握试商方法。四、教具准备:卡片、小黑饭、红五星若干个。五、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①看卡片口答:( )里最大填几? 4×( )<9,5×( )<16,8×( )<31,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你解答过下面这样的问题吗? 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5,7,( ),( ),13。 (2)19,16,13,10,( ),( ),1。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是找规律填数。你想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化简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比?比同除、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5/(15)=()/(30)=1/()=()/(90)=(25)/() 二、探求新知①根据什么填括号里的数? 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答后用小黑板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为引入新知识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要学的新知识自然沟通。]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知道比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是否有和分数类似的基本性质呢?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0.
找填数规律     
)x占 )。要优它的解为1,三个括于内一冬应淇什么数?三个括号内所琪的数有何规律? 2。()x ()二()。要便它的解为2,三个括号内各应续什么数?三个括号内所填的数有何规律? 3.()又一()=()。要使它的解分别为1、2、。……,三个括号内所填的数有何规律? 4.()一()x=()。使它的解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很多资料常出现这么—类填空题:(1)1/6=1/( ) 1/( );(2)4/15=1/( ) 1/( ),即要求把一个分数分解为两个分数单位的和。对于第(1)题,同学们也许很快会想到括号内可填12和12或7和42,但是除了这两种外,括号还能不能填其它的自然数呢?第(2)题又该怎样解呢?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把正整数 1,2 ,3 ,…依次写下去 ,一直写到 2 0 1位 ,得出下面一个数 :12 3 45 678910 1112…2 0 1位这个数被 9除 ,余数是几 ?这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 ,中等师范学校《代数与初等函数》(1999年 12月第 2版 )第二册第 3 5页的第17题 .而中等师范学校《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教学参考书 (1999年 12月第 2版 )在第 2 7页这样解答 :“分析 :确定一个数被 9除 ,余数是多少 ,解决这类问题的简便方法是 ,将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所得的和被 9除 ,所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被 9除的余数 .因此必须算出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的和 .…”计算一个正整数…  相似文献   

13.
试商是"两位数除多位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中介绍的试商方法为"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法",教学时,首先要加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即a×(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 ,先讲授了P115页的例 1,让学生知道余数的含义后 ,接着教学下面的片段 ,让学生自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我先让学生拿出 8根小棒 ,问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回答 ,正好摆两个 ,并列出算式。然后 ,我又让学生把小棒添加成 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 ,看各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还剩几根 ?同桌进行操作、讨论 ,也要求列出各算式。操作完毕 ,学生汇报结果 :   8÷ 4 =2 (个 )   9÷ 4 =2 (个 )…… 1(根 )   10÷ 4 =2 (个 )…… 2 (根 )   11÷ 4 =2…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平均数的教学,以往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可是学生对于这个关系式的理解很困难,经常是处于混沌状态。为什么一定要用“总数量÷总份数”呢?为什么不能把总数量下的每部分的小平均数加起来再平均呢?对于这样的疑惑,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虽然学生能正确计算平均数,但是对于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还是不清晰。下面的这个课例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课堂再现根据表格已知数据填空。人数(平本均/人每)人存书数合计五(1)班五(2)班482578124存书数(本)3.122346?2在分别求五(1)班和五(2)班平均每人存书数时,大…  相似文献   

16.
熟‘.团..、|.JJ川曰圈..尸[︸卜4、填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1数是( 2组成的最大四位),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它们的差是()。.口里最大能填几。1645<1口25 4260>4口59 3.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倍,三个数字之和是12,这个三位数是()。4.()一4=4.··…()。余数最多可以填()个数,当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是()。5.一根绳子剪1次有2段,剪2次有3段。剪成21段要()次。6.按规律填数。(1)4000,3700,(2)3000,3030,3070,3120,(s)…二引二口16 16 4 9 J IN切b八.YU八NUI 7.右边的图形中一共…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柜台     
一,.州、冲尸蕊盖~豁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为什么?2.有几种填法?为什么这样填?()()95()(3.谁去的时间最合理?为什么?小红小军妙/J\6B一扭阴留别川勺35!741911;l71 10ll9l】…l3(2)从后往前看:(4)从右往左看:蠢狐瓣舒数字超市碾数鬓夔e汀C又哈小三山。6.谁走得最短?心亡︸趁、  相似文献   

18.
找规律填数     
例题找出规律,并在()里填出合适的数。1、2、4、()、()、()……填法一: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于是填出:1、2、4、(8)、(16)、(32)……填法二:先加1、加2;然后再加1、加2;再加1、加2……如此循环,于是填出:1、2、4(5)、(7)、(8)、(10)……填法三:先加1,再加2,然后加3,加4、加5……于是填出:1、2、4、(7)、(11)(16)……填法四:根据乘法口诀表填数,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于是填出:1、2、4、(6)(8)、(10)……,你有几种填法?请你介绍给同班的小朋友们。找规律填数!江苏@郭正华…  相似文献   

19.
余数的妙用     
同学们都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例如:如果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以是1、2、3、4、5。余数在解答问题中有什么作用呢?请看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感知1.师:葡萄沟的葡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人们都喜爱它?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小声读第二段。(请学生自读)2.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并用①②③……在书上注明。(学生数句子)二、细读深究1.一生读第1句,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讨论)2.理解第二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