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又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忽然想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我究竟是凭着什么在教语文呢?语文在我身上可曾留下一些什么痕迹?如果不留痕迹的话,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跟我学语文?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2012年秋季,当我来到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时,便筹划着一节"新"语文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于2012年9月6日在高一(9)、高一(10)班两个执教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也看作是自己语文"新"路上的"起始课".  相似文献   

2.
掐指算来,我从教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成长为一个稍有主见和教学策略的老教师.这十几年,我大多时间都在担任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而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很头痛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与程惠萍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两样东西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所产生的力量。程老师一直行走在探索语文教学真谛的路上,因为她心中永远充满着希望;她不断成长着,因为她不断在汲取接纳!从初次相逢于广州到现在,与程老师的相识算算也有十几年了。十年磨一剑,十年时间,她在蜕变,她在成长。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春季,我担任了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5年的时间里换了6位语文老师.该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同级相比,平均分相差十几分,写作方面的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尝试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字词——分段——作业"的旧模式控制课堂,就会使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并严重妨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尝试实行了一套自学记叙文的方法,即"我与文本交谈——我与文本中的人物交友——我与同学交流"的教学三部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程蕾 《教育》2012,(3):46-47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经常有毕业生的家长跟我反馈上了初中以后孩子的学习情况。说的比较多的就是"上了初中,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如小学好了"。为什么小学的一些优秀学生,到了中学语文成绩就滑坡了呢?这一直是我心头的一个困惑。因此,做好小初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小学  相似文献   

7.
重视诵读事半功倍——初中语文“六步诵读指导法”简介●姚艳蓉语文教改开展十几年来,经无数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各地的教改经验层出不穷。然而,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仍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我认为,这与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8.
<正>1992年8月,从小憧憬做教师的我从常州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回到我的母校——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工作。二十三年的时光,这所学校成了我成长的沃土!音乐的音乐课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是溧阳市首位特级教师——贺振华,在他的引导下,我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从小学一直到工作,我几乎把当时能读到的名著都读了,尽管大都是囫囵吞枣。与此同时,大多年长的教师几乎都是我的"长辈"。因此,最初的教学工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除了教音乐,也常常教语文,还  相似文献   

9.
正从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时间,我都在某汽车零件制造公司从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我大学当然读的是工科——电子工程专业。我之所以学工科,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理科成绩一直比文科成绩好。前些日子,我与七年未见的高中朋友会面,他一本正经地说起我的语文成绩:"不管我考得多烂,只要一看到你的试卷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常编常新,各种体例的文章今刊明换,不一而终,确乎体现了一种"新"。然而,在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我,又从事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之后,反思一下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科书,感慨颇多。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以四书、五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抱着一颗凄惶的心在讲台上寻寻觅觅,苦苦求索。如何让学生在情感的大海中畅游、呼吸?年复一年,铭心的教训中埋伏了无限苦恼之块垒。如同维特根斯坦所言,"我试图从窗户出去,但窗户太高,试图从烟囱出去,又太窄","然而一转过身来,才发现房门一直开着"——从此,我的一颗困惑忐忑的心开始踏实、明朗起来。一、润物有声——引导感染阶段在这一初级阶段,教师的职责在于营造情感的氛围,强化追求的欲望。法国作家萨特曾说:"文学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个中滋味     
每当新书整齐列队欢迎一个新学期,我总想抽出语文书来。十几年了,当我最后再抚摸语文二字,个中滋味,本以为早遗落在渺茫的时间里了,却又从心里化散开来。  相似文献   

13.
一、教改概况1980—1986年,我带领一个备课小组(教师历年有变动),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进行了一轮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重点的语文教改探索,主体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训练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养成语文的自学能力.1983年,我执教的这一届学生绝大多数升入本校高中,语文成绩良好.在初中三年"得法养习"的基础上,我着重从熟练掌握和独立运用方面,进一步强化自学意识,继续探索语文教改的新路子.1984年又进行了培养作文习惯的"日札"写作训练.时间仅有一年,却收到了明  相似文献   

14.
<正> 看到许多同行关于自身专业成长的文章,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十几年走过的教学之路,其中充满了艰辛与快乐。一晃,我已从一个懵懂青年步入中年,在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上,阅读一直是我前进中的灯塔。1 阅读专业类书刊——释疑解惑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1992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初登高中讲台,一下子发现自己掌握的知  相似文献   

15.
袁塞 《陕西教育》2011,(11):46-46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孜孜以求。期盼能达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境界。以下的几个教学片断.都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重读丁培忠     
<正>十年前在通辽市奈曼旗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有幸买到了《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拜读后对丁先生肃然起敬!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小语整改"是怎么一回事,但没有探究为什么会有"小语整改",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在丁老师的语文教育实践观的基础上,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形成的。十年过去了,今天再次捧起这本书,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厚重,也才真正感受到丁先生的不凡!以下是我阅读《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一直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前言]毋庸讳言,当今我们不少老师教语文、更多的学生学语文都是被动的,出于某种目的,"被语文"的现象相当严重.而我一直朝着"主动语文"的方向追寻,并想启迪我的同仁们如何走出这个被动的局面,我的做法是——从写字开始.祖国的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被世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国人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我们不能不把这民族的奇珍异宝"上代传下世"的事做好.当下,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目标里,不同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指标、任务都是硬的.但是,写字教学作为非考试项目而被软化了,甚至被当"晚儿子"看待,加上进入电脑时代,键盘取代了手写,我们的好多老师根本上瞧不起书法或不会写字、写不好字,不识其书法,不懂书法教育思想,是个书盲.一个书盲是不会教学生写好字的,语文教学也不会出色到哪里去.我的实践体会到,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从写字开始,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诗意地行走.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毫不谦虚地说,一直重视写字教学,书法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在积极的语文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19.
我刚步入教书生涯,就和《陕西教育》结下“良缘”。光阴似箭,眨眼已17年了。在这十几年里 我一直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是《陕西教育》在为我导航。它所刊发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教改教研的思想、理论及方  相似文献   

20.
杨丽娟 《成才之路》2012,(13):28-28
正我担任语文教学已多年,但是让我困惑的就是学生的作文,并一直在苦苦地寻找好的方法。在最近两年,我县开始了语文教改实验,使我在语文的作文方面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语文要从阅读开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