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小说《圣诞盒子》热销于美国,作者查德·鲍尔·埃文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在此之前他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而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仅仅是想为家人准备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不料书出版后却成了众多美国人的圣诞礼物。《圣诞盒子》讲述一位父亲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伤害了女儿。在一个圣诞节期间,他认识了一位老妇人,这让他的一生发生了变化。这位老妇人惟一的女儿小小年纪就死了,为了寻求安慰,老妇人一直给死去的女儿写信,然后再将信保存在一个做工精美的雕花核桃木盒子里。这位父亲被老妇人那份执着的爱深深打动了,他发誓…  相似文献   

2.
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画作中,《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麦琪的礼拜》、《维特鲁威人》等不朽名作不仅是画院学生临摹的范本,其故事也是艺术史专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美国作家丹·布朗却在《达·芬奇密码》中借用历史学家和符号象征学专家告诉读者,达·芬奇这些画作创作的动因并非艺术史说的那样单纯,“秘密都被掩藏着,也许藏匿在油彩下面,也许藏匿在平面图的密码里……”总之,“对现代圣杯的追寻者而言,列昂纳多·达·芬奇始终是最大的谜团。”虽然,此说法可能是因情节需要而制造的悬念,却为我们品读达·芬奇的绘画开…  相似文献   

3.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4.
马竞 《世界文化》2005,(10):13-15
提起“多罗茜”、“铁皮人”和“稻草人”可能许多人,特别是孩子都知道,他们是童话小说《绿野仙踪》里的人物。但要问起莱曼·弗兰克·鲍姆是谁,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就是《绿野仙踪》的作者,伟大的“OZ国”缔造者,美国20世纪最畅销儿童作品纪录保持者。鲍姆生平鲍姆1856出生,童年时期饱受疾病的折磨,剧烈的胸痛时常发作,他不能到户外活动,性情孤僻。鲍姆的童年和学生时期是在家中渡过,每天靠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打发寂寞时光,他读的书大部分是童话小说。18岁时,鲍姆开始经常光顾他家附近的剧院,并立志要做一名演员。开始他父亲竭力反对,…  相似文献   

5.
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  相似文献   

6.
草丛     
德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丢勒(AlbrecntDiirer)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一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纽伦堡一个金饰手艺匠家庭,十五岁后在当地画家胡尔盖·莫特门下学习版画和插图,后多次游历国内各地,并两次游历意大利,在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欧洲绘画史上的记载,丢勒是以版画著称,他的木刻组画《启示录》中《四骑士》和铜版画《骑士·死亡和魔鬼》等为其代表作品。他除版画外也画油画和水彩。对于他在水彩方面的介绍虽然资料较少,但作为欧洲大陆早期水彩画的学者们,都把丢勒奉为欧洲第一位以…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与福楼拜(1821-1880)似乎是很不相同的作家,但他们的精神联系却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重新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可以将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与卡夫卡的哪一部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呢?是《美国》、《诉讼》、《城堡》,还是《变形记》?恐旧哪一部都不太合适。卡夫卡的小说与福楼拜的小说既然如此不同,那么,又是什么将他们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另外,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明刊戏曲、散曲选集《风月锦囊》。它所收的《三国志大全》是现存最早的把先行元明戏曲中关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本文首次专门分析《大全》中每一个关羽上场的选段 ,来探讨《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文章指出 :《大全》中的关羽形象反映着宋元以来民众不断孕育并发展的英雄形象。通过《大全》 ,我们可知民众心目中的、比较完整的关羽舞台形象 ,以及不见于《三国演义》的、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的民间关羽形象。这就是《大全》中关羽形象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1972年的冬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已经几乎完全崩溃了,此前的几个年头,他和父亲的几乎所有作品都被永远地封存在克里姆林宫苏联文化部那幽深冷漠的档案库中,从《安德烈·卢布耶夫》到《镜子》,一切体现人性美好和俄罗斯古典风情的尝试都被认定是反动和教条的,于是,他想到了波兰作家斯坦尼斯劳·莱姆(StanislawLam)的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1972年,他当时的心情仿佛正是坠入了索拉里斯海洋,他想:或许文化部不会对一部科幻片吹毛求疵……但事实是他错了,塔可夫斯基从《索拉里斯》的审片会上得不到任何该片能通过电检的信号,如同电影中的宿…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所从事的都是有关商业、政治、科学、军事以及欧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他从事这么多的工作,人们很难想象他还能有什么时间去做别的事情。然而,无论著书做实验,还是处理政府公务,都没有能像音乐那样使他着迷。如果富兰克林不是把音乐只当作一种业余癖好的话,他或许在音乐方面会取得成就。在费城富兰克林的家里,有一间他称之为“蓝室”的音乐室。在这房间的天花板中央,图钉钉着许多音乐音型纸板(显然,他的多才多艺并不包括室内装饰艺术在内)。富兰克林的音乐活动包括演唱,为民间曲调填词,演奏竖琴、吉他、小提琴和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世界版权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通过和管理的保护版权和邻接权的重要国际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52年9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签订,现行文本是1971年的巴黎修订本。《世界版权公约》实行的版权保护主要建立在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国民待遇就是把外国作者当成本国作者、把外国作品当成本国作品对待。给予外国作品的保护应与缔约国给予其本国国民在本国首次出版的作品的保护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活过。——梭罗1989年6月,由导演彼得·威尔、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共同倾力打造的电影《死亡诗社》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的生平和事业能令当代及后代人惊叹不已。他们生命中的每一页都可以成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小说的素材。伟大的俄国作家、革命者、学者和政论家赫尔岑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自传《往事与随想》的开头叙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有两个莫斯科人——亚历山大·赫尔岑和尼古拉·奥加廖夫,这一对年轻的朋友常常到麻雀山去散步。在这里,他们能够谈论那些大人在场时不得涉及的话题。虽说他们还年轻,却已知道不久前被镇压的十二月党人起义,阅读被查禁的普希金和雷列耶夫的诗,愤慨地谈论霸王和暴君了。因此,麻雀山很快便成了不单是他们散步的地方,而且正如赫尔岑自己所写的那样,是“圣山”。“有一天午饭后,我父亲说要坐车到城外去。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和北京时代佳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复排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黑暗中的女郎》已于日前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其中国首演。《黑暗中的女郎》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典作品,1941年在纽约首演,盛况空前且好评如潮。该剧是由剧作家莫斯·哈特、词作者艾拉·格什温和作曲家科特·魏尔等3位当时美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此番推出的音乐剧《黑暗中的女郎》名副其实地是由一个国际化制作班底完成的,该剧汇聚了一批优秀艺术家,除来自美国的玛莎·雷内·默坎特和英国的迈克尔·斯…  相似文献   

16.
每次置身图书馆,面对书架上数百万册图书,都忍不住慨叹书海的浩瀚无涯,然而,能通过一本薄薄的《瓦尔登湖》结识大卫·梭罗,可以说是一生的幸运。  相似文献   

17.
李晖 《寻根》2003,(6):91-98
疏、解多源自该书。因此《尚书·盘庚》中的“劓殄”成为这段引文释义的关键。《尚书·盘庚》中说:“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孔注:“劓,割了;育,长也。言不吉之人当割绝灭之,无遗长其类。”结合前引《尚书·盘庚》上下文来看,是说“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之人“当割绝灭之,无遗长其类”。即仅限“犯人”当割绝灭之,使他们断子绝孙,不让他们在新都里繁衍后代,似未割绝“父母兄弟妻子”等,这与“族诛”或灭族是有区别的!在此,“劓殄”显然是割尽、割绝的意思。那么割尽、割绝什么呢?或者说将什么割尽、割绝,才能达到“无遗育,无俾易种…  相似文献   

18.
赫本的悼念     
他们的爱情持续了整整四分之一世纪,而且他们是在好莱坞最小心谨慎的一对恋人。但人们在背地里都清楚,凯瑟琳·赫本与斯本塞·屈莱塞情投意合,他们互相尊重,一往情深。尽管赫本与屈莱塞曾多次搭挡,拍摄了9部令人难忘的影片,从1941年,两人在《本年度的女人》中首次合作,到1967年他们最后一次携手主演  相似文献   

19.
派拉蒙公司、米拉麦克斯公司2002年联合出品的《The Hours》,中文译名《岁月如歌》,也译《时时刻刻》。上世纪20年代初,住在伦敦郊区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尼科尔·基德曼饰)正着手创作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达洛韦夫人》,同时她也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达洛韦夫人紧紧抓住,或者说被其内心的不安紧紧抓住,内心与现实这两重世界之间的巨大裂痕撕扯着她,使她不得安宁,临近崩溃。1951年,家住洛杉矶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阅读了这部小说。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她,她内心的沮丧被书中的自杀倾向更加强化,终日忧郁而恍…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是法国著名文豪维克多·雨果最具巴罗克奇异特色的作品,它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社会既立秩序不公正的愤懑和对人民大众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渴望,尤以鲜明对照的文学修辞特征,引起读者强烈而深切的反响。适逢雨果诞辰200周年之际,女导演雅米娜·阿什弥与乔治·贝赫拉合作,将之改编并搬上法国的话剧舞台。话剧《笑面人》剧情梗概:全剧共14个场景,改编者选取原作中白色天使与黑色天使两个对照的艺术形象,自始至终在舞台上叙述“笑面人”如幻梦般的经历。18世纪英国安娜女王年间,一艘贩运奴隶的船在雾茫茫的大海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