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乔是晚唐池州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两卷共171首。他的语言艺术与美学风格相互生发,多变的语言艺术生成四种美学风格。清雅明净的语汇追求和"以文为诗"的语言技巧构建出清雅明净的美学风格;对先贤诗歌"夺胎换骨"式的借鉴与"曲笔传情"的典故运用,形成婉曲流逸的美学风格;瘦寒孤冷的意象选择与冷色调的色彩描写,烘托出瘦寒孤冷的美学风格;张乔边塞题材的诗歌创作,营造了悲怆奇崛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原文点击] 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赏析]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  相似文献   

3.
<正>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诗人。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这首《闽中秋思》是诗人客居闽中(今福州市)时写的一首怀乡诗,全诗写景明丽,抒情委婉。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张乔的诗主要以五律为主 ,影响颇大。通过对张诗诗韵进行穷尽性调查研究不难发现 ,张诗诗韵不仅可以应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张乔,乃一介不第不仕、终于山野的布衣诗人,重典《唐才子传》却将其入选,并予以“诗句清雅,迥少其伦”的定位,晚唐则更有“诗苦道贞”评说。章对张乔籍贯、应试、贫游、归隐诸事,进行抉微探幽、广搜博征式的考证,展现出其诗歌、道德的高品高节。开发九华山的地域发展大策里,应将此类历史人物列入“开发”内容,让化资源转化为特殊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孟闫红 《文教资料》2008,(28):88-90
晚唐诗人李山甫,<全唐诗>仅存诗一卷,历来论者极少论及,但通读其诗,笔者发现其作品不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七律运用也很是纯熟,加上多样化的艺术手法,使李山甫成为晚唐诗人群中较有特色的一位.本文就其诗歌展开分析,以期展现诗人作品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群中,晚唐诗人秦韬玉并不是一位独标格调、为人瞩目的名家。《全唐诗》中录存其诗一卷(三十六首)。他的诗典丽工整,内容较贫乏。然而,《贫女》一诗却被人交口称誉并被各种选本所青睐,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8.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一牛写下400多首诗,尤其是他的30多首咏史诗,其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作“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及”。  相似文献   

9.
<正> 杜苟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台人,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唐王朝濒临灭亡的前夕,出身寒微,仕途赛连,长期过着“粝食粗衣”的愁苦生活,亲眼目睹了乱世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景,这就决定了他能够正视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成为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诗歌创作上,他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始终坚持“诗旨未能忘救物’”的创作宗旨,认为诗歌要“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起济世“救物”之作用,不能无病呻吟。这与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主张是一致的,在诗风衰落的晚唐诗坛这实在是难  相似文献   

10.
晚唐之池州,偏安一隅,其多山秀美、相对闭塞的自然地理,书院林立、办学形式多样、士子崇学等良好氛围,均对此地诗风产生深远影响。相对于初盛唐池州诗歌书写的贫瘠,晚唐池州诗歌多吟咏山水,呈现出尚"隐"崇"佛"的风格。这种从传统文学文本中提炼出的城市"底蕴"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尝试,为建立新型的城市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亦有助于当代池州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就中唐诗人戎昱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生平经历考辨,其诗承杜甫有"沉郁之风"。严羽《沧浪诗话》说:"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其诗歌中的乡恋与愁怨情结,是"绝似晚唐"的部分体现,这是戎昱诗歌研究被遮蔽的部分。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从自然环境影响性格、文化观念影响创作及集体无意识等角度对这一现象深入探析,认为戎昱诗歌中的乡恋愁怨情结,是荆楚地域文化及个人遭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盛行.李商隐与韩偓分别是晚唐前后期艳情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且两人又是舅甥关系,因此韩偓的艳情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的艳情诗在艺术表现上却显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一具朦脆性,一具显明性;表现手法一具象征性,一具直陈性;艺术效果一具感染性,一具感官性.只有通过认真审视和深入比较,才能更清晰、准确也更客观和全面地把握这两个重要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13.
许浑与杜牧诗的混同《全唐诗》重复收于杜牧和许浑集中的诗有50多首,其中多属将许诗误为杜诗者。这一现象即使是在为数不少的晚唐诗一诗二主流传下来的情形下仍因其数量之多而颇引人注目.其缘由约不出两端:其一,许、杜二人过从甚密,不仅屡屡应和酬唱,且尽可能地迎...  相似文献   

14.
杏花村“贵池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所咏的杏花村地处何方,长期来有所争辨,最为普遍的说法,一是安徽贵池旧城西一里的杏花村,一是山西汾阳县城北三十里的杏花村(一名尽善村)。笔者是主张“贵池”说的,这是因为: 第一、嘉靖二十四年(1545)王崇(直隶任丘人,二十二年任池州知府)纂修的  相似文献   

15.
杜荀鹤生平事迹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人,是晚唐声名甚著的诗人,当代所有的文学史著作对他均有一定篇幅的评介,专题文章亦见多篇;但在这些著作和文章里,关于他的生平,或语焉不详,或承讹错乱,迄今尚未见到这方面较为系统、扎实的文字。为此,  相似文献   

16.
何寅 《文教资料》2009,(30):11-13
岳飞有《池州翠微亭》等诗存留于安徽池州,但长期以来世人总认为岳飞当年是因战事之需“经过”池州,未能在池州长期“驻守”。这是由于世人不了解岳飞与池州清溪&#183;雁汉控海水军(水军基地)的关系所致。笔者通过查阅宋史、地方志、实地考察等。对岳飞与池州清溪&#183;雁汉控海水军的重要史实钩考稽沉。并作论述。以正岳飞仅“经过”池州之误.明岳飞长期“驻守”.多次往来池州之实,表明《池州翠微亭》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7.
<正>晚唐诗在中国诗史上是别有风韵的花枝,以其特有的风流蕴藉、委婉纡徐,形成了特别的魅力。其实,晚唐诗也分前后两段。后一段如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的诗,已是绝望的哀乐与刻骨的仇恨,如同自知必死而不可告饶之后的怒骂,逞快泄愤有余,精致韵味几无,属于典型的冷峻而尖刻的批判现实主义。而我们讲的"晚唐诗"  相似文献   

18.
杜荀鹤是晚唐的诗人,其好友顾云为他编文集<唐风集>,并作集序.但是,后人却对其生平有许多误解,一直认为"荀鹤为牧之微子也".其实这是子虚乌有之事.本文着重从杜牧在池州的为官时间年龄和和杜荀鹤的出生时间的矛盾、许多偶然因素的巧合以及他们的好友的记载来批驳.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云:“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这几句话,代表着中、晚唐人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评价。这样一位“诗豪”,除了与白居易唱和外,对其他晚唐诗人,不可能不发生联系影响。这篇小文,是我所举的几个例证,也是我所进行的一种试探。刘禹锡与姚合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逸.其后李成宗派而杜不成,……”(《艺概·诗概》)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曲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现就这一主题略作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