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道路运输中普遍存在的多轴重载现象,采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考虑不同的层间接触条件,利用壳牌路面结构分析计算软件BISAR3.0对不同轴型和轴载作用下的路表弯沉和各路面结构层层底拉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轴载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很大。(2)不同轴型对路表弯沉值影响较大,对层底最大拉应力影响较小。(3)面层与基层间的层间接触条件的恶化更加加剧了轴载和轴型对路面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陇东南地区具有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较大的特点,桥面铺装将承受较大的温度应力作用。引起不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或者由于铺装层与桥面板层间结合面粘结力差,抗水平剪切能力较弱,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推移、拥包等病害;因温度变化并伴随桥面板或梁结构的大挠度而产生的裂隙,在车辆荷载及渗入的水的作用下产生面层松散和坑槽破坏。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陇东南地区具有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较大的特点,桥面铺装将承受较大的温度应力作用.引起不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或者由于铺装层与桥面板层间结合面粘结力差,抗水平剪切能力较弱,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推移、拥包等病害;因温度变化并伴随桥面板或梁结构的大挠度而产生的裂隙,在车辆荷载及渗入的水的作用下产生面层松散和坑槽破坏.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设备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U”型刀及对应辊轮会产生不同程度磨损,当磨损量较大时,会产生透明纸“U”型拉线切割不完整或拉线切不断现象,导致透明纸在输送通道内歪斜、堵塞,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不但增加了原辅材料消耗,而且加大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影响设备的有效作业率,更严重的是部分拉线切割质量差的条包可能会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形象造成影响.其主要是由于“U”型刀和对应辊磨损失效所造成,由于对应辊表面的硬度不是很高,并且“U”型刀总是在对应辊上同一点进行切割,对应辊在“U”型切刀的作用下切割部位磨损很快,正常使用的周期较短,需要经常调整和更换.但是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发现“U”型刀和对应辊磨损比较快,使用周期短,一套国产备件中对应辊约为2-4个月,“U”型刀约为5个月,备件消耗大.此问题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均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决定对对应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以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宁夏富县Y拳(化名)为研究个案,对传统武术现代化存续危机及弥合实践进行田野考察。调查发现,工业化进程解构了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系,暂时性“失域”感使传统武术存续表现为普遍“式微”状态。然而,Y拳在现代化存续中,传承人却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并通过“文化形塑、人才培育”的创新方法,实现了该拳在“教育化、社会化、国际化”等场域中的文化表达。研究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武术堕距的产生源于在外部制度作用下,其内部“观念层和技术层”的变迁与社会发展间的异步性;Y拳的良序发展得益于“制度、观念、技术”的并联式弥合;传统武术内外部各要素间的并联式弥合度越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堕距就越小,反之亦然。唯此,传统武术现代化存续需要在并联式实践下,内外因素协调发展,才能历久弥新,永葆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由于具有力学承受能力良好、平整坚实、耐久性强以及维护简便等突出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本文简单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并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摊铺以及压实三大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公路沥青面层面临老化和改建,怎么样充分利用原有老化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新建沥青路面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能源、推进环保,是新时期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在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大修工作中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8.
性生活的疲劳论关于性生活的疲劳,威尔他说:“在这种场合,是在高度紧张之后所产生的急剧的松弛,不是一种单纯的疲劳,而是产生了一种虚脱”。疲劳和虚脱感平常不是那样有害的。通常这种疲劳感和虚脱感不过是单纯要求某种程度的睡眠。在过度接触的场合,才能产生真正的疲劳感。在这种状态中,很明显,接触给人以有害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山区往往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下,山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山区公路建设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课题笔者在分析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破坏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山区公路建设工作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贺东辉 《游泳季刊》2002,(4):30-31,14
恢复是种生理现象,“恢复”与“负荷”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尤其是现代训练负荷已达到相当大的程度,并从多方面去挖掘人体潜在能力,疲劳程度越来越深,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消除疲劳,会影响训练,破坏训练的系统性,甚至导致过度疲劳的产生,使运动成绩受到影响,以致于运动生涯的提前终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有钱”“有闲”“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3个因素中,“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的影响最大、最稳定;年龄、健康状况对体育锻炼有非线性影响,与体育锻炼之间呈现“U”型关系;制约农村人群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体育资源匮乏,这一特征遮蔽了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与农村相比,城市锻炼人群的层化现象较弱.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3):86-90
在处理对方拉过来的弧囤球时。反手使用长胶的选手采取“削”和“挡”的防御回球比较多。当然。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而对方一旦熟悉了回球的特点。光靠防御性回球依然可以让对方形成连续进攻。用长胶接球。击球点和集中发力很重要。如果在接弧圈球时把防御性与进攻性技术交融到一起使用。会很好地破坏对方的连续能力。使用长胶打进攻。海绵越厚、胶皮越软,越容易使用。如果是没有海绵的单层胶皮.胶粒不长不细也可以打出进攻的特点。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发力可以制造上旋球.但手腕发力容易使拍形晃动,击球不稳定。所以,用更多带有“推挡”性质的回球。保持手腕稳定,是回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纲 《体育世界》2010,(1):66-67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体育运动作为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情况。方法:采取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袁为测量材料。结论:(1)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程度;(2)长期的体育锻练可以有效减低“特质焦虑”程度,而且“特质焦虑”程度与体育锻练的频率成负相关;(3)经常的体育锻练停止一段时间后,对大学生“特质焦虑”情绪的干预作用会出现退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探讨学校健康教育对高校新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它干扰因素研究“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因素对大学新生亚健康状态的独立作用。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在男生中的AOR=1.573,CI:1.012-2.446;在女生中的AOR=2.961,CI:1.712-5.120,证明了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对被调查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有独立作用。从而也说明了中小学时期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调查、文献分析和比较等方法,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指导方式”在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课的结构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中美两国“教师指导方式”因分别受“形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产生差异;2.影响两国“教师指导方式”的上述两种思想本身有共同之不足;3.两种“教师指导方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讲,均有力所不及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弧形摆摔”是散手获胜的手段之一,本文以生物力学手段对该技术的结构、力学机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回拉”、“摆涮”是破坏对手腿攻实现弧形摆摔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运动心理学有关理论对CUBA前八部分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挫折”、“冲突”、“失误”、“比赛”、“自我概念”、“限制”、“实力”、“身体状态”。与此同时 ,针对这一特点提出高校教练员在赛中、赛前所要注意心理调控艺术及日常加强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唤醒是人为逃避危险的动作过程。唤醒水平是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过程。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唤醒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唤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耶克斯——多德森提出的倒“U”学说, 直观地揭示了这一结果。运动员在比赛前、比赛中只有全身各有关器官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发挥机体最大机能去参加比赛,方能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对全身各有关器官系统的动员就是唤醒,也叫激活、兴奋。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如何克服力量训练中的 "高原现象"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力量训练“高原现象”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定合理训练计划采取破坏肌肉的“记忆”训练方法、控制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等方法与手段是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