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历史就是一个写人,一个写事,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人也好,写事也好,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来写.历史是发展的,人也是发展的.现在有些作品和文章里写的人物,我看有些问题.下面谈几个有关写革命人物的问题.一、关于宣传毛泽东同志的问题烈士传《夏明翰》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夏明翰同志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早期在湖南亲自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林萧 《中国广播》2008,(11):8-9
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大量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对于地方广播记者而言,无论火炬传递也好,赴京报道奥运盛会也好,在中央台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报道中心转播和报道赛事,确实有许多值得回味和总结的东西:尤其是在记者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国有也好,民营也好,做出版与做其他行业一样,只要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就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优化。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一种舆论,舆论的力量就在于能够及时地不断地从生活中提出迫切的问题,来引起民众和有关部门的注意,促进问题的解决。新闻媒体本身具有“嘹望哨”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社会问题解决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党报通过抓问题报道推动实际工作,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是本分,是职责,也是使命。记者是同问题相伴而生、而行的,其使命就是引领人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敢不敢于、善不善于抓问题报道,是衡量地方党报办报水平的标志之一。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记者“抓问题”与问题报道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认为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在新闻界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统观念,这是需要重新研究的。研究这个问题,绝不是概念之争,而是关系到我们对新闻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关系到我们对改进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问题。第12期《新闻大学》发表余曦同志的《新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笔者对此有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和同志们共同探讨。先讲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本来新闻就是新闻,认为它是意识形态也好,不是意识形态也好,这个“钩”挂得上、挂不上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刘远军 《新闻界》2006,(1):33-34,47
“问题新闻”报道是指一种“旨在传播相关信息和社会事件,使政府和公民及时了解、重视我们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报道。最近十几年来,虽然社会平稳发展,然而,国际问题诸如局部战争、核扩散、恐怖问题、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冲突……国内  相似文献   

7.
微阅读时代     
文章也好,书刊也好,要求更精、更短、更实用--读短东西成为偏好,一个微阅读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8.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3,(10):10-11
伊拉克战争让人们再次关注战争与媒体的关系。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极为重视的有关敏感问题的报道,是李习文《战事敏感问题报道刍议》的研究对象,他梳理了此类报道的特征、策略和理念,提出我国战事敏感问题报道的策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崛起,体育报道已经成为报纸新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有了相当多的忠实读者.一般来说,重大的体育活动如足球世界杯,或者是世界最强运动队或运动员,都能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中国女排,这支曾五夺世界冠军,尔后又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落败的队伍兴也好衰也好,就多次成为体育报道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1.
佚名 《记者摇篮》2006,(9):52-52
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导刊》2005,(1):27-27
1.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了“钱江浪花”专栏发表的文章,很感惊讶,很感兴奋:我们的省委机关报,我们的党报上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这么精采的新闻呀! 感慨最为强烈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面宣传报道中的“规定动作”怎样才能搞好。 “规定动作”怎么“出彩”,正面宣传、正面报道如何提高报道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新闻界致力探索的课题。它不仅是“下面”关心的,同时也是“上面”关心的;不仅是新闻界本身关心的,而且也是新闻界以外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无论称其为报道也好、传播也好、宣传出好,都要使宣传效应最大化。从“钱江浪花”的新闻实践看,我们的正面报道、“规定动作”完全可以做好。  相似文献   

14.
许楷 《今传媒》2016,(8):65-66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微信微博与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关系的相关文章,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从微信、微博的传播机制与特征,微信、微博在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角色,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跨媒体传播模式,公共事件中的舆情演变,微信、微博与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及相关策略性研究等角度来概括论述,探讨相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邓力群同志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谈到学风问题。他说: 学风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比社会科学领域好办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也好,应用科学也好,要有所突破,要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不搞科学实验,不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很难取得优异成果的,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志都有这样的切身经验。而社会科学的学风问题,也比自然科学难一点,现在没有很好解决。自然科学,由于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央已经组织了攻关小组,国务院一级已经开始工作,地方一级也在逐步推广,找到了办法。但社会科学看来还没找到好办法。在社会科学的学风问题上,现在  相似文献   

16.
新闻单位也好,新闻工作者也好,总是希望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够给读者以正确的导向。但是,有时候事实恰与其愿望相反。就是说好的动机并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报道产生了某些副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看一个具体事例,报纸在报道某部优秀士兵XXX如何处理准备考军校与参加比武的矛盾时,有这样一段叙述:他从陕北高原来到关中平原,在师教导队补习文化。就在这时,他所在的五连被选中参加上级举行的尖子连大比武。与教导队一墙之隔的某团六连即是他们的对手之—……看到兄弟连队火热的训练情景,再也坐不住7……经过再三请求,XXX又回到…  相似文献   

17.
也许有人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现在全世界的 VCD 也好,超级 VCD 也好,甚至 DVD也好,一律都叫影碟播放机,简称影碟机,但全无录像功能,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这几代领导集体的共性是尊重规律,民生也好.社会民主也好,经济自由也好,都在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录音报道是受欢迎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我们广播记者都在为搞好录音报道而努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碰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目前很不一致。所以,我们希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这里,我想就我们经常碰到的有关录音报道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的意见。一、录音报道的构成及形式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的一个样式。录音报道这个样式与消息,通讯等样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运用录音素材来进行报道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性报道就是抓问题的报道。大千世界,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推动事物前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报纸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通过抓问题性报道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是本份,是职责,是使命,是题中应有之义。与一般表扬性稿件相比,问题性报道在选题、分寸、时机、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它要突出一个“新”字,报道新现象、新问题;它要体现一个“析”字,剖析得当,以理服人。可以这样说,敢不敢于、善不善于抓问题性报道,是一张报纸办报水平如何的标志之一。本期《前沿关注》讨论“问题性报道的选题和采编艺术”,意在交流经验和体会,互相启示,推动媒体更有成效地抓好问题性报道。您有从事问题性报道的实践吗?您有研究问题性报道的兴趣吗?欢迎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