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银 《武当》2007,(6):18-19
“太极者,无极而生。”此句似有语病。非“无极生太极”,乃“无极而太极”也。“有生于无,生生不已”,这是宇宙万物不易之理;“变之易之,变易无穷,”这也是宇宙万  相似文献   

2.
范士忠 《武当》2008,(10):51-51
所谓“天时”,就是要知道人体健康、疾病与季节的关系。季节改变了,养生也得随“季”应变。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一般是随天时气候变化而变的。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致病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冬善病痹厥。”故春天气候温和应防温病,  相似文献   

3.
清末龚自珍先生在《病梅馆记》一文中说,江浙一带盛产梅,而梅皆病。“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种近乎病态的审美趣向,直接导致了植梅人“斫直、锄正、删密”的病态行为。可见梅本无病,是因人而病。 “城市病”亦然。 “城市病”也可称之为“文明病”,甚至“富贵病”。“城市病”区别于“乡村病”、“落后病”,是有医学根据的,比如我国第一次医学革命,针对的就是代表落后的传染性疾病,而现在正在实施中的第二次医疗革命,对付的则是心脑血管疾病。“城市病”与“乡村病”的不同,正如英国人与非洲人的不同,林黛玉与刘姥姥的不同。80%的农民,“城市病”几乎是奢谈。所以“城市病”见诸舆  相似文献   

4.
太极一词,始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有至高、至大之意;极者,指尽头,有无限之意。太极,本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最初最高的实体。汉唐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其二认为它就是“无”;三是认为它是理或道。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争论,是这一传统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太极图是后于《易经》而出现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一年多来,一个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本质功能的一个回归。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与同行们的广泛交流、研讨过程中,深感《课标》的先进思想和准确定位,在理论的更高层次上为我们打开了天窗,但在实践操作中又遇到了很多困惑。遵循“走进去是为了走出来”的哲理,结合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现仅以“重新认识传统体育教学”为题,抛砖引玉,盼得到同僚们的关注与斧正。一、用历史的辩证法去认识“传统体育教学”历史的长河湍流不息,发展前进是主流是定势。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历史的延续是基…  相似文献   

6.
药在百味中     
食疗之法,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周朝即设“食医”之职,《内经》亦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亦即药物(古代谓之“毒药”),是攻邪、治病的;食物,是用以补益养正的。人体正气旺盛,无病能预防,有病会减轻。所以,宋代名士王介甫说:“味,养精者也;谷,养形者也;药则治病者也。”尝闻古今许多大医学家,都善于用饮食代药。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人的“安身之本”就是饮食。人患疾病,服药若多,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中医称为“败胃”,如果停药,胃气便可渐苏,此时…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8.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9.
以射选士     
“以射选士”就是根据射箭技术来挑选人材。我国“以射选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以前。《礼记·射义》记载了周天子“以射选士”的情况:“天子将祭,必先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当时规定,周天子在郊庙祭祀举行大射  相似文献   

10.
浮标之本     
近期在《垂钓》与《钓鱼》两刊上,见到几篇关于浮子和调标的学说,有几千字的短作,也有几万字的续篇巨著。拜读以后恕我直言:表面看情至理尽条条有道,实际是不切实际夸夸其谈。同仁黄卫民钓友在《钓鱼》半月刊第7期上,用不到一千字的短文《再说调标》,朴实无华,恰到好处实在不错。看来“下里巴人”比“阳春白雪”的和者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垂钓本来就是有定法又无法。说有定法就是要钓具要钓饵,说无定法就是要因天、因地、因时、因鱼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垂钓是在与“未知数”打交道,成败的因素诸多,错纵复杂,一言难尽。何况垂…  相似文献   

11.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在体育锻炼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某些损伤,本文对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作初步介绍。一、操作方法祖国医学认为凡病皆有虚实,或者表现为实证,或者表现为虚证,或者表现为虚实挟杂,因此,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也有补法、泻法之分,即为《内经》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针刺补泻手法运用地得当与否,往往关系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千金方》指出:“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亦曰:“凡用针  相似文献   

12.
著名元代医学家宋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写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武功体疗正是古代导引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运行经气”为主体的“动态”治病方法,它符合唯物辩证法。本文从祖国医学理论的角度,论述其发展渊源与“运气”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多的人用以保健、治病、防老、延年,使武功体疗法发扬光大。武功体疗渊源武功体疗法,实际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称“按(?)”、“导引”。总结二千多年前的一部重要中医经典书籍《素问·异法方宜》中记载:“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其含义是:导引“运行经气,不便留滞为病也。手摩谓之按,是  相似文献   

13.
对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本、崇祯本、张竹坡评本情况的认识 ,它们各自付刻与刻成的年代 ,金学界颇有争论。我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 ,在本文中简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一、今存词话本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 ,全名是《新刻金瓶梅词话》 ,我认为它不是《金瓶梅》初刻本 ,而的的确确是一个“新刻”本。现考论如下 :1、《金瓶梅》初刻本刻成于万历四十五年 (16 17)“季冬”至万历四十七年 (16 19)新秋之间。据读过《金瓶梅》初刻本的薛冈的《天爵堂笔余》 ,可知《金瓶梅》初刻本“简端”有东吴弄珠客序。该序说“《金瓶梅》 ,秽书也 ,袁…  相似文献   

14.
游泳史话     
顾建平 《游泳》2002,(2):7-7
游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项体育活动。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的记载 ,游泳的词源即此。由此可见 ,在距今3000多年周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游泳的技能。游泳是怎样产生的呢 ?古代的人已经认识到 ,它是出于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庄子·秋水篇》中说 :“水行不避蛟龙者 ,渔父之勇也。”宋人苏东坡则认为 ,南方人之所以会游泳 ,是因为“日与水居” ,“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浮 ,十五而能没” ,最终掌握了游泳的规律 ,“得于水之道” (《日喻》 )。同时 ,…  相似文献   

15.
春生 《武当》2003,(10):63-64
《黄帝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意思是说,根据邪气在上之势,就近使吐之;邪气在下者,顺势泻之。使用吐泻二法有两条标准。一是有实邪,诸如毒物、痰涎、宿食、燥屎、瘀血等有形为害之物。二是实邪所在部位非高即下,高者吐之,下者泻之。凡具此两点(包括神志病在内的各种疾病),均可使用吐法或泻法。  相似文献   

16.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于2011年12月颁布,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标》(2011版)的颁布,一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二是对《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三是继承了经过10年课改实践检验的经验。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2011版)内涵变化的指向性,便于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一、《课标》(2011版)教学内容选择指向性分析(一)在《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给教学内容选择带来的一些困惑及原因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教什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也是《课标》(实验稿)争论较多、一线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究竟共有多少种,至今很难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于元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第二次修订了自已的著作后,在《录鬼簿》中著录的元杂剧作品是458种,明初先权《太和正音谱》之“群英所编杂剧”,著录的元代杂剧计535种。原刊于明万历年间的臧懋循《元曲选》,在‘“元曲论”中所列的”元群英所撰杂剧”共549本,因其中有33本是明人所作,故实载元杂剧作品516本,计512种《西厢记》五本算一种》。最近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元曲大辞典》所附录之“元杂剧全目”,综合各家曲目文献,共收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