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使心脏对氧及能量的需求发生改变,而心肌毛细血管是直接与心肌细胞进行物质、气体交换的部位,所以合理的运动训练会使心肌毛细血管发生适应性变化,如通过心肌毛细血管管腔扩大、数量增加、线粒体增多、内皮细胞生长活跃等等,来满足运动时心脏对氧的需求;而过度运动训练则会对心肌毛细血管造成损伤,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发生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贾磊 《黄山学院学报》2007,9(5):136-139
应用游泳耐受实验、耐缺氧实验及透射电镜研究了小鼠服用EU后骨骼肌超微结构中线粒体的改变及对过度训练造成的线粒体损伤的预防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EU能使小鼠游泳耐受力和耐密闭缺氧能力大为提高,使小鼠骨骼肌内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能明显改善竭力运动后的线粒体破碎和空泡化现象,并且能使线粒体在肌原纤维之间纵行排列,靠近Z线.这些对运动训练中供氧器官线粒体的改变对预防线粒体的损伤和提高运动能力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脏有着不同的影响,适度运动可提高心脏机能,而过度训练或力竭性运动则会损害其正常机能,使心脏出现病理性改变.文中分析了运动训练与心肌损伤的研究现状,指出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旨在为预防心肌损伤,研究心肌保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NO、游离Ca2+和AT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n=10)、运动组(B组,n=10)、运动+电针非穴组(C组,n=10)及运动+电针内关组(D组,n=10).C组和D组大鼠分别电针尾部和双上肢内关穴两周.2周后,后三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分别测定心肌线粒体NO、游离Ca2+和ATP含量.结果:D组指标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力竭运动可使心肌线粒体NO产生显著增多,游离Ca2+和ATP含量显著减少;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降低力竭运动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减轻运动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是指心肌反复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对随后长时间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一种保护.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十分复杂,一般公认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是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的终末效应器之一.mitoKATP开放后可通过以下3条途径对抗心肌缺血损伤:减少线粒体膜Ca2 通道对Ca2 内流的驱动力,抑制Ca2 内流,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保护线粒体呼吸链,减轻自由基释放引起的损伤;抑制线粒体转换孔开放,防止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通过游泳方法建立运动模型,观察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一般负荷运动组肾小管排列略紊乱,肾小球轻度肿大,超负荷运动组肾小管排列紊乱,肾小囊变小甚至消失,而对照组无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在不同负荷运动组的表达情况.超负荷运动组Bcl-2蛋白的表达比一般负荷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一般负荷运动组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一般负荷组细胞凋亡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超负荷组与一般负荷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P<0.05),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超负荷的运动刺激导致线粒体膜受到损伤,促使其释放了促凋亡因子,诱导了细胞的凋亡.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对肾脏组织结构造成一定损伤,使肾脏细胞凋亡增加,这或许是过度训练导致运动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内可出现负荷性低氧.低氧训练能有效增强人体运动机能,骨骼肌在短期或长期低氧应激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从而改善自身代谢状况,提高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自由基对机体作用具有双面性,在不适当的低氧运动负荷作用下,自由基代谢失平衡将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和凋亡,而合理的低氧运动刺激能增强机体和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关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涉及线粒体机制、黄嘌呤氧化酶机制、中性粒细胞机制和钙机制等多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讨黄柳菇总黄酮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抗氧化酶及肌酸激酶的影响,为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探索新的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及运动训练8周后,进行实验指标测试。结果显示过度训练使大鼠心肌组织严重受损,而服用黄柳菇总黄酮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GSH-Px及CK的活性,降低心肌组织MDA的含量。表明黄柳菇总黄酮可以改善过度训练大鼠自由基代谢水平,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运动营养补剂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损伤是武术套路运动中发生率较高的运动损伤之一.文章通过运用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等原理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对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预防和减少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标枪训练中肘部损伤是极为常见的,本文从肘部的解剖结构形式和错误的投掷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造成损伤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进一步减少损伤的发生,促进动作要领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踝关节损伤的情况难免会发生,踝关节严重损伤后,马上会出现毛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造成肿胀,致使行走不便.运动受阻.多年前本人有过踝关节损伤的经历,那时损伤后,眼看着自己踝关节外侧慢慢肿胀,越来越大,好像完全失去知觉似的,而且担心伤后的学习、训练、生活,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踝关节损伤确实对学习、工作、生活影响很大.对体育工作者更是如此,从而促使我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这一课题.本文试从踝关节的结构和作用、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予以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从训练学、解剖学等科学角度,对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进行阐述,分析了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内外因,并提出了在运动和教学训练中预防踝关节损伤的措施,旨在为防止和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力量训练后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心肌超微结构,尤其是线粒体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运动损伤不仅会对训练者身体造成直接损伤,还会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在业余运动训练中应该充分重视运动损伤,尽可能的避免损伤的发生,并且还要第一时间治疗损伤。本文也是从这个点出发,全面分析了业余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提及了损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青少年田径训练过程中,由于运动负荷掌控出现问题,造成运动损伤、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成为基层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晨脉、心功能、尿常规、血红蛋白的同步追踪测试,确定了不同晨脉所对应的心功能、尿常规、血红蛋白的参数变化,从理论上进一步确定晨脉监控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艺术体操及技巧运动员损伤规律、特点的研究,建议以“预防”为主的积极态度投入训练,力求减少出现因损伤而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技术动作难以跟上的敝端,并尽量避免运动员因多次反复的损伤而被迫过早结束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17.
高校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根据踝关节生理结构,分析了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运动和训练中准备活动不充分,缓冲不够,气候不良与场地不适应,带伤和疲劳状态下训练、心理状态不良等.预防踝关节损伤应全面地从尊重科学规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缓冲技术,提高平衡能力入手制订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力竭运动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针刺力竭运动组.针刺力竭运动组每日针刺双侧内关穴和郄门穴一次,连续20天后,力竭运动组、针刺力竭运动组做力竭游泳实验.运动后即刻处死各组大鼠,取心脏备用.分别测定其心肌线粒体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结果:力竭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GSH、SOD下降明显(P<0.01),而MDA显著升高(P<0.01).针刺力竭运动组MDA明显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SOD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GSH略高于力竭运动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内关、郄门穴能增强心肌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力竭运动时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怀化学院体育系2008、2009级健美操专修学生在健美操运动中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专修学生的运动损伤多发生于踝关节、大腿、腕关节、膝关节、腰等部位,损伤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3月份和10-12月份,损伤时期多发生在平时技术训练时.造成运动损伤有客观与主观原因两方面.针对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北体院学院运动训练系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排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根据损伤原因得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排球男女排队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