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左手定则阐述的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左手定则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在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左手定则时存在探究目标不清晰、探究内容不具体、探究规律不自然、受力物体不明确的"四不"现象.为此,应使学生明确左手定则探究的"四是四不是".  相似文献   

2.
变压器是交变电能输送的重要元器件之一,因其结构决定原副线圈之间存在电压和电流的变比,在不影响交变电流频率特性的前提下实现电能的传输,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本知识单元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多与电路知识融为一体,成为考查学生实际应用性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3.
董井林 《物理教师》2007,28(11):《物理教师》-17-17,19
目前笔者在变压器的教学中,发现有很多的教辅用书、期刊、教师及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些错误认识,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予以纠正.错误认识1:变压器副线圈空载和短路时仍视之为理想变压器能视为理想变压器的条件是:(1)漏磁通可以忽略;(2)原、副线圈中的电阻R1、R2(确切地说应该是I1R1、I2R2)可以忽略;(3)铁芯的非线性、磁滞及涡流可以忽略;(4)空载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0与负载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或n2n1I2)相比较可以忽略.分析:变压器空载时,副线圈中的电流I2=0,故nn12I2=0,所以空载电流I0相对于nn12I2不能忽略,条件(4)不能满足,此时不能视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普通的输出电流较小的学生电源,来向大功率的平行光源供电的方法.简便易行,可解决通电时的电源的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 课本上写道 ,像干电池这样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我认为 ,电源只是得到持续电流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老师 何以见得 ?学生 在商店百货柜台里的小灯泡旁放有很多干电池 ,而这些小灯泡并未发光 ,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老师 你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这很好 ,是现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事实上 ,只有电源是不能得到持续电流的 .电源在接入电路前 ,它的两极间虽存在着电压 ,但由于没有闭合电路 ,所以就不能形成电流 .当把电源接入闭合电路中后 ,由于电压的作用 ,电路中就形成了电流 .电源在工作时 ,能够不断…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词汇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我国几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后的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现状不容乐观,人学时学生词汇量小,入学后词汇量增长缓慢;不同生源的高职学生的词汇水平存在着差距;不同性别或年龄学生的词汇水平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很多学生一提到物理就谈虎色变,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当他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常常会在课堂上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生动的语言,学生很容易进入最佳的学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学生在初学电路时,弄不清局部短路情况.在教学时,我说电阻比作是一条石头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作是一条子直的路,当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走平路而不走石头路,紧接着,把两个小  相似文献   

8.
简单形式的交变电流,泛指电流值与时间满足初等函数关系的交变电流。电流的有效值是描述交变电流的重要参数,其定义是:让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R,在一个周期内两者产生的热量相等时,则恒定电流的值称为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并用,表示。对于不同形式的交变电流都可以用此定义来确定其有效值。由于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以及有效值求解过程的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场的教学中,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概念,即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对于学生而言,前者比后者较容易理解,因为学生已学过电磁感应定律.而在讲述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时,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很难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另外,在闭合的交变电路中,电流能通过电感这一点,学生可以接受,因为线圈是导线绕制的.而电容两板之间是真空或是由介质构成的,电流又是怎样通过电容器?教材中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很难突破学生思维难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慧 《中学教学参考》2013,(22):106-106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改善复习方法得到解决. 一、高中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1.语法错误现象普遍.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学生常常犯一些语法错误,因语法错误而扣分也是高中英语写作最常见的扣分类型,而且学生常犯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语法错误,比如单复数和时态问题,或者在写作时使用了错误的词性.犯这样的错误一是由于学生在考场的高压环境下容易因为精神紧张而发生一些低级错误,二是因为学生本身就基本功不扎实.  相似文献   

12.
欲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对一些教材内容刨根究底。例如,在讲《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节时,教材直接指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一般比较小,测量较大电压时要串联分压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电流时要并联分流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段教材提出这样的疑问:①改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学生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活动的策划更是搞好活动的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学生活动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及学生策划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重点介绍了一份详尽的学生活动策划书应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磁场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继电场后又一个抽象的物理学概念.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首先面对的是通电导线和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中通电导线对磁体的作用表现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可用安培定则判断),磁体处于电流的磁场中,磁体的N极受力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S极受力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反.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  相似文献   

15.
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欧姆表)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基本量具,也是一个用法最麻烦、最难理解的量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常常搞错,而近年高考经常涉及到欧姆表的问题。笔者发现学生难于掌握欧姆表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其原理理解不透彻,因此就有关欧姆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为何不均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欧姆表的基本组成来理解,欧姆表的电路如图1所示.G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的表头;E是电源的电动势;r为电源的内阻;R0是限流电阻,又叫做调零电阻;在测量时把待测电阻Rx接在之间.由欧姆定律有:通过表头的电流为:Ix=对于一个给…  相似文献   

16.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为P=W/t,推导式有P=UI=I^2R=U^2/R.由此可见,求电功率的公式有4个之多,学生解题时常常因为到底该用哪个公式而无从下手,比较两电阻消耗的实际功率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电流磁效应是中学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学生学习该知识点时需要明确两点:一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二是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述知识点,笔者以一种更新颖更形象的方式来呈现这一经典的电磁理论,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一、目前使用的电流磁效应演示装置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个盲区。我总结出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写作不感兴趣,"谈文色变"每次布置作文,学生都会发出声声哀叹:"又写作文了!""我不会写!"看着学生一张张哀怨的脸,我反思:他们这是怎么了?是惰性在作怪,还是在写作中缺乏成就感?或许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2.下笔时不知写什么内容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总会发现有的学生咬着笔杆愣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对已学知识"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说懂了但不会解题".我们称之为"伪懂"现象.这是由师生两方面造成的.一、"伪懂"的成因(一)教师方面1.课前准备备课时不备学生,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洋洋洒洒地说完了一节课,部分学生则迷迷迷糊糊地听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物理教科书上提出:“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导体两端要有电压。”那么,当某段无电源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零时,这段电路上没有电流存在。例如电桥平衡时,电桥电路两端点为等电位点,所以电桥电路上的I_G=0。对于外电路短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端—→O,而捷路电流I_捷=ε/γ却很大的现象,不少学生往往迷惑不解。他们认为:外电路两端的电压为零,电流不可能存在。对这个问题,应当指出:某段电路R—→O时,其两端点为近似等电势点,并不是真正的等电势点,也就是说:一段导体短路时,它两端仍存在微小电压,所以存在短路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