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罗 《教师博览》2012,(8):45-45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江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亲情班会     
现在许多做父母的过分宠爱孩子,怀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磨难、委屈,这样滋生了孩子们的依赖、霸道、任性、自私的个性,孩子们只管自己吃好穿好,却不体谅父母的爱,也不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更不会去品味这种亲情的温暖。面对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片苦心,许多孩子漠然视之。  相似文献   

3.
瑞典人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瑞典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留学生》2011,(10):57-57
中国古话云:“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而在瑞典,教子观念恰与中国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瑞典人眼中,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父母从孩子降生那天起,就要对这个生命尊重。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生命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却和国内的做法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6.
钱国宏 《小读者》2013,(6):79-79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佚名 《辽宁教育》2013,(8X):43-43
<正>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9.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0.
有的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常常叮嘱:别和人家抢。 每个父母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是个头大的,可能自己的孩子会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  相似文献   

11.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12.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由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瑞典人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13.
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教给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第一是告诉孩子什么应该做,如何去做才为你所喜欢。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努力去做时,你要夸奖他,鼓励他的努力。同时,你自己应以身作则,并要求家庭成员以至客人遵循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你要同他讨论别人的行为举止,以使孩子明白你讨厌哪些行为,赞赏哪些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王金战 《教育》2015,(1):17
在高考期间,家长都希望关键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事情。可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家长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呢?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尽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家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支持基地。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深造自然是幸事,但即使失利也不能认定全盘皆输,现在孩子求学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为当下这件事负责。家长和孩子最好通过协商,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要做的,哪  相似文献   

15.
文摘     
家长如何提防儿童被拐骗 一、告诉孩子,一人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看出家里只剩孩子一人,并告诫孩子:父母不在家不要为陌生人开门。 二、父母要掌握孩子每日的行踪,孩子上下学要结伴来去,年龄较小的幼儿由父母亲自接送。 三、告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搭乘陌生人带你去找父母或亲属的车。 四、告诉孩子不要在荒凉和偏僻的地方玩耍,即使到公共场所,也应由家人陪同。外出去向,父母都  相似文献   

16.
在瑞典,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直被广泛强调。瑞典有基础学校、高中和大学。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就是瑞典人设立的,获得该奖的应该说都是天才。但是瑞典的教育却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平为宗旨,他们更重视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瑞典,几乎所有家庭中的父母都工作,孩子从1岁多起就被送进了离家很近的幼儿园。瑞典的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孩子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并不注重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不谈培优了。瑞典的孩子们不会因为不愿上幼儿园而大哭大闹。因…  相似文献   

17.
离婚虽然是夫妻间的事,但与孩子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父母在处理离婚时,把真情要告诉孩子,至于什么时候告诉孩子,怎样告诉孩子,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大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家长还未下决心离婚,但“不行就打离婚”的话就时常挂在嘴边,使孩子经常处于惶恐状态;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片面地攻击  相似文献   

18.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 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儿童为人质勒索钱财及拐卖儿童等案件时有发生。暑假将临,不少孩子散居在家,家长更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其树立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1.掌握孩子的行踪。孩子准备到哪里去、和谁作伴、何时归来,父母都要知晓。 2.告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听信陌生人传话,不要跟陌生人走。 3.当孩子一人在家时,门窗要关好,并告诉孩子不要为陌生人开门。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