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自古以来,立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说从明朝开始,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民间百姓就会扮成春官,沿街高喊:“春来喽!春来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告诉邻里乡亲,提醒人们该整理耕地、准备农耕了。这样的习俗称为“报春”。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鞭春牛,是立春节气的传统风俗之一。立春这一天,人们用泥巴捏泥牛,挥动鞭子抽打泥牛,从而唤醒休眠的老牛,提醒大家春天已经来临,要及时耕地播种。在“鞭春牛”的仪式中,人们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立春就要来到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准备好动手捏春牛了吗?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春天吧!  相似文献   

3.
正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公历的2月3、4或5日。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每个节气又分成了三候。因为通常是五天一候,所以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候又有一个对应的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反映了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变化。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年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时候的实际情况和古人总结的物候现象不一致,这时,我们就应该科学、灵活地去看待了。  相似文献   

4.
立春与雨水     
晓颂 《家庭教育》2002,(2):26-26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是一年中春季的开始。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即为立春。立春以后,东风解冻,气温逐渐回升,华东、华南地区开始春耕前的准备工作,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银装素裹。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而立春一般都在春节前后,所以春饼和春卷是过年必备的  相似文献   

5.
黎荔 《中学生百科》2024,(Z2):50-52
<正>电影《立春》中有一段台词很有意味:“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这段话真的很戳心。很难解释,为什么尽管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但是,好像只要春天一来,只要白昼渐长,天光变得明亮,人们就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了大把的时间,也拥有了更多的盼头。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这是立春时节最流行的谚语,意思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应该忙于农事和活计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我们的种植园地也需要一个新的完美规划。适宜年龄5~6岁。  相似文献   

7.
二月花潮·悦纳者颂和欢愉在北半球,二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人们常将其称为"早春二月"。二月在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不过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3次30天的情况。二月的节气有立春、雨水,令年的二月十日是我国的春节。在古罗马,每年二月初,人们都要杀牲饮酒,欢庆Pebruar-ius(菲勃卢姆节)。这是一个清洁的节日,全家会一起大清扫,以示净化、涤罪,等待春天的来临。英语中二月为February,便是由Februar-ius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意图从魏晋南朝起,人们就有在立春日吃春饼以迎春、庆春的习俗,也称“咬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嫩芽。为了尝新,古人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五谷丰登、迎春纳福。品味节气独特“味道”也是让幼儿感受立春习俗的一种方式。在家亲子联手制作一份立春时令美食,让迎接春天充满仪式感。  相似文献   

9.
春雨淅淅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年的二月四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我国,人们习惯把这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虽然叫立春,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还很低,离春暖花开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在北方,还是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呢。立春后,江南地区经常细雨绵绵,这是因为此时江南地区的气压较低,北方的冷空气会跑到南方来。当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碰到一起时,特别容易形成毛毛细雨。春雨对庄稼的生长很有好处,但这时北方的雨却很少,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随着气温的慢慢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水逐渐增多,各种植物经过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  相似文献   

10.
春来啦     
孙中华 《作文大王》2014,(3):F0003-F0004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风也特别多,春天从这一天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正立春的由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一般在公历的2月4日或5日。"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说的是立春这个节气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立春之后,气温逐渐上升,万物复苏,生机蓬勃。古籍《群芳谱》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立春开始,气温、日照、降雨均逐渐上升、增多,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天气仍较为寒冷。  相似文献   

12.
每天,我们都要睡觉。可你知道吗?5天不睡觉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对人类来说是何等重要。因此,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3月21日即立春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英语辅导》2004,(3):1-1
英国在三月进行大扫除,中国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良好的阅读技巧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要是不会阅读,连出门都会很难。同样,机器人要完全不需要人们的帮助,自主地按照人们的要求在都市里完成各种任务,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最近,一个联合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教会了机器人一些简单的阅读能力,让它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改革不仅要有科学的理念,也要有正确的策略。西方有一句谚语:“行动的人最接近上帝。”人们总是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才能创造美好的事物,而策略则是人们行动的先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阅读策略呢?  相似文献   

17.
正立春和春节,是一年开端的两个节令,立春相对固定,2月4日左右;春节则年有变动,两者最长相隔半月,这是由于二者所属历法不同的缘故:春节属阴历,以月为参照;立春属阳历,以日为参照。中国旧时用阴历记时,用阳历指导农事。阳历以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将全年分出春夏秋冬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以便按自然规律捕捉农时,立春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群芳谱》)  相似文献   

18.
古时把农历元旦作为一年之始,这个习俗,现今人们还很重视,大家拜年道喜,热热闹闹。而古代作为春天之始的立春,却几乎已被现代人淡忘。据史书记载,从周代直至清末民初,官家都把立春当做重要的节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正是劝农耕作的时节。"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  相似文献   

19.
中秋节     
郭倩 《下一代》2013,(11):46-47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  相似文献   

20.
春从口入     
“立春”是一个季节的序幕.刚掀开一角,春就像幽灵一般,携带着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感情,四处游荡,无远弗至,无孔不入,无适也,无莫也。与此同时,天地万物,也不失时机开启互动程序,知春、感春、迎春。最终。让自身与春天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