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是古代圣贤按照"取象比类"之方法,统帅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等观念,结合古代基础的解剖知识,并经过临床验证共同完成。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只有融入象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的精髓,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中医理论的内涵。在教学中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象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而同时也应当注意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只有如此方可真正有效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象思维模式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的奠基之作,其理论性及临床性皆为中医学者所推崇。笔者在本科带教的过程中,就《伤寒论》的教学体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树立专业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精析条文,加强辩证思维训练;研读文献,背诵条文;灵活教学,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教育背景下,将微课应用在病理学病案分析的教学中,对病理学进行课后学习。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切入知识点,复习并巩固了某一个疾病的主要知识,为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状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将对病理学的理论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及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式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医知识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是以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讲授中医学的教师,我们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建立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以及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院校招收临床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让中医院校的学生学好《病理学》这门纯西医的理论基础课,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和直观的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临床专业268份试卷的分析结果,发现《病理学》教学的总体效果不太满意,及格率低,存在学生对定义掌握不牢、知识点混淆等问题,并探讨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高等医学教育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需要在实习阶段将中医学的宏观辩证和西医学的微观检查相结合,更需要临床实习来培养其诊治思维。但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教学存在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如何发展和定位的困惑、理论知识差和学习缺乏主动性、动手操作机会少、受就业和考研影响大等问题,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陈旧、临床教学老师带教意识薄弱也是临床实习教育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临床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经费投入,积极引导医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处理好考研和实习的关系,是提高当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实习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造思维是创造教育的首要任务,创造思维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构成。从内容上要培养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从教学方式上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呈现、重视认知调控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肺结核中医称“肺痨”,其病原体为结核杆菌。肺结核占结核病的极大部分。原发感染约90%发生在肺。结核病亦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结核杆菌经淋巴及血行播散。带菌的痰液经支气管或消化道扩散,邻近组织被直接蔓延。这种传移方式均可导致发生肺外结核。目前,结核病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笔者从现代中医临床医学的角度较为系统阐述中医对肺结核病的临床辩证施治思维模式,以资临床医生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辩证思维品质、联想思维品质、对比思维品质、逆向思维品质、发散思维品质、综合思维品质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概论"课程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之启 《科教文汇》2014,(13):14-14
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辩证思维品质、联想思维品质、对比思维品质、逆向思维品质、发散思维品质、综合思维品质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概论”课程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文莉 《科教文汇》2013,(35):182-183
思维方式是影响领导工作效能与领导绩效发挥的重要因素,研究女性领导的思维特点,挖掘其潜质,扬其长避其短,是提升女性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从思维特点上说,女性领导长于感性思维、细节性思维、经验思维和直觉思维,因此,女性领导可在发挥“以情动人”、“关注细节”、“重视经验”、“敏于直觉”等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对自己进行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在提升领导力的实践中获得更多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丽莉 《科教文汇》2012,(21):106-106,108
众所周知,目前的初中教材都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尤其是初中数学这类主要课程,它的内容是更加严谨和系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并会穿插一些阅读材料,设置思考和实践课节,为学生们创造自主探索的好机会。另外,在教学内容中,现在更多地已经引用了课堂小结的过程,这个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们重新回顾知识和对新知识的衔接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内容的必要性,然后举例说明了在具体课堂小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瑾  顾军 《科教文汇》2014,(33):78-79
形象化教学强调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抽象深奥的知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针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从数据讲解具体化、算法演示直观化和代码书写模块化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形象化教学。教学实践表明,VB程序设计的形象化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宋欢 《科教文汇》2014,(13):155-156
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与系统性特征认识不充分,或者说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大学生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延伸了教育的链条,将职业道德教育由“校园”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充分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基地建设同时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充分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与技术操作互相促进,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谢远征 《科教文汇》2012,(27):118-119
在数学教材之外存在着隐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展现务实创新的数学文化、培养辩证唯物的思维品格、促进审美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作用。数学教学中存隐性课程与教材公共构建数学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创设恰当的数学情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呈现数学的文化背景来实现隐性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海涛 《科教文汇》2011,(18):150-150,160
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开始,在我国出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潮。快乐体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它包含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中,同时又保持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方法研究,通过对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陈薇薇  谢忠祥 《科教文汇》2011,(22):29-29,206
至今年年底,"90后"的大学生将成为各大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行为特征与思维方式也给高校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海峰 《科教文汇》2013,(30):188-189
文章介绍了新版《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对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向,指出目前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而提出了增强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实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科教文汇》2014,(3):45-45,47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面对当今的新时代和新形势,教育应该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秉承“愚公精神”。同时要教会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坚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学会灵活与变通,在反思中学习与前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提出的重视文化、倡导教育、创建良好人文氛围、借鉴与吸收并举等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看待“乌托邦”思想,汲取借鉴其合理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依托中国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促进文化创新,生产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产品,全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