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地理课本上下两册共编排了七个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编排特点是:侧重基础,多种形式,反复出现,交叉进行。怎样进行地理“课堂练习”教学呢?现以小学地理下册课堂练习(五)(以下简称练习(五))为例,谈谈小学地理课堂练习教学的粗浅认识。一、钻研教材,明确练习意图,把握重点练习(五)是针对长江流域的地理知识而安排的,共有三道练习题。各题的训练都有一个侧重点。第一题侧重于行政区划,第二题侧重填图,第三题侧重阅读。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江流域的地理概况,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长江流域的(地理)行政区划,山脉、河流、湖泊、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进一步体会描绘地理事物的方法,唤起美的情操,激发爱国热情,继续培养阅读地图和填绘空白地图的能力。长江流域包括的省市  相似文献   

2.
<正>1.所属学段划分不准。是中途进入、还是贯穿始终?课标在第三学段才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要求,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第一二学段开始。"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阅读目标同样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学段。如到电影院凭票入场、  相似文献   

3.
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就是以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练习单位,在紧扣学段目标、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立足学情等基础上,整合优化,进行整体课堂练习的一种教学构想。现以人教版四上第六组第21课《搭石》为例,来谈谈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如何开展。一、形成单元整组练习体系一组课文的课堂练习,应该有一个向心点、一根指挥棒,使每篇课文的练习有机地、系统地融合起来,这根指挥"单元整组"课堂练习的指挥棒,就是  相似文献   

4.
王颖 《中国教师》2009,(Z2):293-294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怎么使学生喜欢阅读?很简单,就是让他和文本对话,使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  相似文献   

5.
徐海帆 《考试周刊》2014,(11):39-40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就小学生阅读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按不同的学段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达到这个阅读目标呢?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项目中,基本上都把朗读教学的目标列在第一条(第一学段列在第二条),凸显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到位,指导不到位,导致训练不到位。那么,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全面认识"正确、流利"的内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时,经常听到教师提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项目中,基本上都把朗读教学的目标列在第一条(第一学段列在第二条),凸显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到位,指导不到位,导致训练不到位。那么,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题目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练习题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使课堂练习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练习题呢?现以"周长的计算"练习课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1.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明确练习的目标。无论教师如何设计练习题,都要让课堂练习与教学紧密衔接,防止出现教学与课堂练习"两张皮"的现象。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题之前一定要细致地研读学生的学习内容,明确练习的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那么,该如何落实默读呢?一、夯实默读基础奠定坚实的默读基础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默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就应该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样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以得出,在低段开展课外阅读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低段学生喜欢阅读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与大家探讨。一、营造氛围引兴趣低段学生,阅读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有一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新课标的教科书,在强调全面培养四种技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且改进了阅读篇章以及阅读理解练习形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呢?我把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每次批阅学生的作文,我们都会觉得,学生的选材太一般,没有新意;语句平淡无奇,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甚者,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原因在哪?我认为,问题出在教师身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际出发,概述了课堂上的练习与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有着至关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的效率?笔者采用三个方法——分层练习、变式练习、合作练习来帮助学生利用有效的课堂练习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实际教学情况是:第一学段教师积极完成,第二学段教师时有侧重,第三学段教师消极应付。从学情来看,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  相似文献   

17.
赵正银 《快乐阅读》2011,(22):184-185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是靠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读作为一种最根本、最经常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中笔者试着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中,把阅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针对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在当代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笔者调查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从激发兴趣、教授方法、及时反馈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浅析了该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小学地理课本上下两册共编排了七个课堂练习,它是地理基础知识的分项训练课。课堂练习的编排特点是:侧重基础,多种形式,反复出现,交叉进行。在教学中,若不认真把握这些特点,对练习题的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编排意图弄不清,就不可能引导学生从题中发现规律,而只能着眼于题目本身,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了事,收效不大,究竟怎样进行课堂练习教学好呢?现以小学地理下册课堂练习(五)[以下简称练习(五)]为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英语阅读就是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知识去解读材料。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获取大量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提供机会。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