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一篇文章的题目说成是文章的"窗口",从"窗口"突破更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旨意。教师应从强调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题目,从中找出文章主旨;紧扣主旨,培养创新思维几个方面导入教学。  相似文献   

2.
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意,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感悟,通过"感悟"才能品读出文章的妙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言语能力。一、初读教学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从初读阶段来看,如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人,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事,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这件事情的大概经过;如果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的是这一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事物并且是从哪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的内容理解还是可以的,可一旦独立完成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阅读就成了一只"拦路虎",出现一种"丢不开手"的现象。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过这些年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自学,包括课内自学和课外自学。阅读教学并不是教师把一篇或几篇文章讲懂了,学生就会读其他文章。所以课堂阅读切不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落花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家许地山小时候和哥哥、姐姐在妈妈的建议下,利用家后园半亩空地种下花生,没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全家人在收获节的晚上,畅谈花生的特点用处,爸爸借花生的可贵地方教育孩子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的故事。文章选材平常,但能以小见大,借物喻义,道理深刻,是一篇指导学生阅读和练习写作的好范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金墙 《教师》2011,(24):32-32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落花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家许地山小时候和哥哥、姐姐在妈妈的建议下,利用家后园半亩空地种下花生,没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全家人在收获节的晚上,畅谈花生的特点用处,爸爸借花生的可贵地方教育孩子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的故事。文章选材平常,但能以小见大,借物喻义,道理深刻,是一篇指导学生阅读和练习写作的好范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记叙文。它语言朴实,文章短小,仅用四百多字借花生的特点说明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父亲借花生喻人的那段话的含义。教学本课时,可采用“直插中心,扣点训练”的导学方法。先直插文章中心句并初步理解其含义,接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花生的一般好处”和“花生最可贵之处”这两  相似文献   

7.
借物喻人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日,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几何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高中几何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本文是本刊约请王尚志教授等撰写的"整体理解高中几何"一组文章中的首篇,以后几期,我们将陆续刊登"向量与几何"和"数形结合"等内容.本期的这篇文章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高中几何的教育功能、高中几何的设计、立体几何初步的定位、解析几何初步的定位、几何中的证明和计算等.文章提供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整体理解高中几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落花生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傲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二是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三是文章在详略处理上旗帜鲜明,"种花生"、"收花生"一笔带过,而将重墨用在体现主旨的"议花生"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四是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安排一篇文章的结构,整理一篇文章的思路,不单纯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实质上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上的反映。一个人对事物理解深刻、透彻,他所写的文章就严谨、清晰。文章的结构只是作者思路的体现。作文教学中的思路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Life on Mars"是牛津初中英语9B第一单元的阅读材料。由于这篇文章来自于初中英语最后一册,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文章涉及的是远离学生生活的话题,讨论火星上的生活,这也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想象力,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而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有限,且对于英语阅读课缺乏兴趣,这就给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高春艳 《成才之路》2014,(14):79-79
正同学们在时间有限的中考中,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呢?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文章立意要准确、新颖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即你想要表达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这点大家必须得清楚。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我们如何来突出文章的"灵魂"呢?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审题时应全面理解题意,明确题目写作范围,文体  相似文献   

14.
朱银菊 《小学生》2013,(9):76-76
最近我学习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了几点认识。第一点,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对于整体感知我有以下几点理解。整体感知文章的提出,我觉得是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真正理解编者的选编意图,对于一篇文章片面理解,没有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的意义。如《落花生》一课,本篇课文是借物  相似文献   

15.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好多人都在转一篇文章——《为什么坏学生最后当了老板》,这跟前几年流行的"好学生都是给差学生打工的"是同一个调调,尽管我们都已审美疲劳了,但依然阻挡不了它们的继续流传。有的人在传播谬论时,特别喜欢混淆逻辑。比如,清华、北大有几个不学无术或运气不好的学生找不到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高考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已成为“重头戏” ,不少考生对阅读理解 ,尤其是这一题型中深层理解题的考查 ,感到非常头痛 ,不知如何下手。原因之一是平时阅读太少 ,再者就是对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方法知之甚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在做深层阅读理解题时 ,不妨让学生尝试一下如下几种方法 :一、通读全文 ,全面理解文章 ,概括、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从文章的结构上看 ,一篇文章的首段往往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或是开门见山 ,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每段文字的第一句 ,又往往是这段文字的主题句 ,随后的几句话 ,将内容更加具体化。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文中所写的景、事、人、情常常给人以美感。要让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注入学生的心田,教师需引导他们品析音韵、遣词、造句、修辞……唯有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文章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感悟和欣赏,课堂也才能尽显浓浓的语文味。通常,我们在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时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理解法——由浅入深品内涵要细读文本,离不开对词语的理解。词语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课文中的多数词语,学生只要通过词  相似文献   

19.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专题一前一后紧密排布的两篇文章。《阿房宫赋》是江苏语文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要背诵的篇目之一,学生对两篇文章作者出发点不够了解,使他们在背诵过程中常将两篇文章的观点和字句混为一谈,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采取"知人论世"的策略,从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这方面入手,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准确记诵。  相似文献   

20.
阅读课文《落花生》(第十一册)通过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借物明理,含义深刻,教学时应注意“挖深,联紧”。挖深。本文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要抓住课文中一家人议论花生的部分,引导学生边读边议,搞清“有用的人”和“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两种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为什么不好?这样一步步深入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把言中之旨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