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写作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广告写作的文化品味和审美价值,激发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宣传产品的认同,刺激购买行为。为此,在广告创造过程中,必须遵循广告美学的有关原理,如形象美、动态美、情感美、异质美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虚假广告责任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的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而不包括广告代言人。广告代言人虚假广告法律责任的缺失,与法律原理存在不一致性,实践中也不利于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构建广告代言人的虚假广告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商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商务广告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本文试图在普通语言学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内研究商务广告翻译,将玉器广告语的翻译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以目的语消费者的兴趣为中心,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达到中国玉器产品行销海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告需传递商品的有关信息,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因此,对广告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每一则英语广告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读者或观众,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的不同,目标群众对广告的接受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或观众的层次和水平,在保证对原英语广告信息忠诚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目标群众口味的语言,比较自然流畅地翻译出来,从而被目标群众所接受,以达到广告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广告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受众创造一个传播真善美的窗口。在广告假与真的伦理向度上,广告应追求形式与内容、动机与效果求真务实的伦理向度,摒弃追求虚假噱头以逐暴利的无德趋向;在广告恶与善的伦理向度上,广告应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文明消费、仁者爱人、劝人从善,扬善惩恶、扬善从善的伦理劝导功能,抵制奢侈消费、特权消费、腐败消费等恶俗倾向;在广告丑与美的伦理向度上,应追求广告形象生动之美、广告情感温馨之美、广告的创意新颖之美、广告企业文化价值之美,摈弃拜物主义、低级庸俗、丑改成语、生理恫吓等使社会意识走入歧途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广告的传播媒体也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等。事实上,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的繁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现代英语广告将产品制造商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刺激其购买欲,设计出一些违背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广告,但是这些广告都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本文,就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现代英语广告的修辞。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销售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广告文本的翻译显得愈发重要。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是提高广告译文质量的必然手段。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在广告翻译中经常使用的归化策略,指出了归化策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译者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交际层面的归化性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现代数字广告创作走向现实的重构语境,从造型和情感内核两个层面对传统皮影艺术在数字广告创作中的继承与鼎新进行了解析,借以引导现代广告人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开展创作,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广告艺术,实现广告创作的文化突破。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模糊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广告语借助于模糊性来树立产品形象,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文章在讨论实例的基础上,试从语音模糊、语义模糊、修辞格模糊和句法模糊四个方面分析模糊语言在英语食品广告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汉译方法.广告商应该尽量巧妙地在英语广告中运用模糊语言,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从管制经济学视角,探究广告内部性表现形式虚假广告,可以分析广告市场失灵现象,为广告市场的管制提供合理建议。并把广告的负内部性表现归纳为经验品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效用的损失与逆向选择以及信任品虚假广告夸大了真实效用与导致了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广告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来吸引和说服潜在的消费者,已由文字隐喻时代走向图像隐喻时代。以认知隐喻为基础,提出了图像隐喻的概念,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商务广告中图像隐喻的构建以及其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描述。商务广告中图像隐喻的正确解读,不仅关系到产品概念、实用性和商业价值的表现力,还关系到企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广告修辞及消费者心理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英语广告修辞和心理体验角度探讨英语广告。分析了广告商如何充分利用修辞手段使广告作用于读者心理以及消费者解读广告和购买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从消费者心理体验角度探讨广告所采取的心理策略、欣赏广告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我们可以有意识发挥广告文化功能的积极作用,通过凝聚、教化、导向、审美等文化功能的实现,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商品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商品广告的情节和语言越来越具创意,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这已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递,它对大众的消费理念乃至整个文化价值的追求起着越来越强的诱导和影响作用,而且更多的是在为大众设定"时尚"和"趣味"的范畴,激发观众许多虚妄和偏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广告已成为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之而来的广告侵权也成为了阻碍该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现象。诚然,广告侵权行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它既是经济层面的现象,又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所以,要分析解决广告侵权问题,首先是对知识面的要求,既要有传播学、广告学的新闻专业知识,又必需法律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找到解决广告侵权的办法,以避免和预防广告的负面效应,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在对广告侵权的产生和现状有明晰的认识后,针对现实暴露的问题逐一规制。  相似文献   

16.
广告,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广而告之,广告制作商以及产家都希望通过广告更好地宣传产品,使目标群体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和强烈的购买欲望,以实现最大化的广告"促购"功能。文章将结合广告心理学中的暗示理论,从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和语境(context)等语篇分析手段对广告语言的含蓄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语言对广告的作用以及消费者对其解读、理解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广告对抗是个典型的广告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形象,让消费者更充分的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同时它也是个特殊的语言行为,充满语用含意。按照对抗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对立性广告对抗和互彰性广告对抗,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认识广告对抗,能有助于做好广告策划,在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受欢迎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广告创作须引起注意"这一原则,广告的内容应对消费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美"的基础上,能准确传达广告的含义,并通过灵活的翻译方法将广告翻译的"信、达、雅"完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反映出现代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广告语言的商业性和社会作用,使广告语言体现出其他语言所难以具备的语用功能,因此,现代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必然会在该社会的广告语言中得到某种体现,广告语言也必然明显、迅速地反映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体现语言的特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双关是英文广告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的运用可以使广告语言诙谐幽默,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等,从而有效实现刺激消费的目的。本文通过具体的英文广告实例分析了英文广告中双关的构成条件和双关修辞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