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对传统文化的重估折射着国人对中西之争的艰辛探索,也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全盘西化"渐失话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力主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与本位文化派具有了更多共同的语境和思想的融合,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传统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同时意味着中西文化真正实现交融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论陈序经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把西方文化当作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标本,把全盘西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以简单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去裁量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复杂的文化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是否应该基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模式,还是仿西方基于其个体本位的教育理论体系,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关系到实现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转变,关系到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建设是否符合我国社会本位论的文化环境需求。批判学习西方体育教育理论是中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必需,但对其简单复制和运用则是非理性的,其理论移植到我国体育教育的实践,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我国基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及其它社会体系必然冲突,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爱国的先进人士对西学东渐采取了不同的对策。胡适对"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讨论有明确的态度,他不是"全盘西化"论者,而是中西文化融合论的启蒙大师。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全盘西化”是建立在“文化惰性”理论之上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一个手段,是面对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文化建设道路的选择。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即以“极端”全盘西化的手段实现“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认识方法,要在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时,防止和克服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已有研究,但某些结论存在非学术化倾向。五四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为代表的启蒙思想,以后功效不太显著,主要原因不在于救亡压倒了启蒙,而在于救亡需安内的情结下其自身的政治化。"可以亡文化不能亡天下"的思路也使人们把急功近利作为评判取舍中西文化的标准,失去了对内容及程度的准确把握。矫枉过正使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是否要恢复传统文化的难题,不得不面对民族精致文化缺失的苦果。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论和本位文化论,则应进一步挖掘它们内在的本意,还原它们纯文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纪方 《考试周刊》2007,(2):36-37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在社会改造主义者眼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在课程论观点上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忽视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以及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种观点的分析,提出应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统一起来,做全方位的考查。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旦隔离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丧失了发展活力,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担当,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原则,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策略:提炼文化价值;提倡文化创新;构建文化情境;培养文化素质;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理论渊源和内涵及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并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17年,毛泽东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内容非常丰富,历来为专家所重视,被誉为中国近代体育理论的开山之作。笔者从该文对体育“真义”的界定,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辨证关系的论述,体育的特殊功效的揭示以及对我国有关体育错误思想的批判等方面,探讨《体育之研究》理论的创新以及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索体育在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引起教育工作者时体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西民族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视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该国的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西方足球运动比较发达 ,也与其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探讨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其足球运动的影响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构建学校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既体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群体或个体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诉求,也是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适切性需求。贵州仡佬族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须立足其多元和单元交互存在的文化生态系统,强调地区文化或民族文化传统在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力。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上,加强民族地区统整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上,进一步强化具有地区和民族文化特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是历史上"最自我撕裂的国家",东方与西方(或称传统与现代)是土耳其知识分子一再重复表现的重要主题。作家帕慕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了土耳其从全盘西化到目前伊斯兰复兴的整个过程,认为未来土耳其的道路既不是全面西化,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一种使东方与西方可以结合在一起新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研究涵盖了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和课程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功能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分析理论、批判理论等的课程观,揭示了课程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后者包括对学生、课程知识和教材等课程文化要素的研究,探索了课程各要素的文化特质及其在课程发展中的功能。这两者相互联系,体现在我国课程改革探索的现实之中,推动着课程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对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研究,颁布了体育国家标准.此标准经过修订,已较为完善,并对美国的体育教学起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起步较晚,虽已初步形成,并应用于实践当中,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中美体育课程标准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够对中国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存在贪大、求新、求洋,不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要建设宜居城市,我们应以人为本,去除浮躁,尊重历史,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保持地方文化特色,沉着应对全球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中国戏曲文化课程,不仅可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在增强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