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为提高新时期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先后进行两次改版创新。第一阶段自2009年4月1日始,主要目的是提高阅读率,让订辽报的人看辽报;第二阶段自2009年7月1日始,进报亭进家庭,主要目的是提高影响力,让没订辽报的人买辽报、看辽报。首次改版是基础,二次改版是飞跃。  相似文献   

2.
《记者摇篮》2009,(8):7-7
辽宁日报新一轮改版再获成功,主旋律突出,大报风格鲜明,深度报道分量重,独家新闻吸引人,可读性、耐读性进一步增强,版式设计活泼大气,整体质量明显提高。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全面提升新闻质量,为党报改革创新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报纸下降30%!杂志下降19%!这就是去年纸质媒体的经营收入状况.刨去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纸媒的广告减到哪里去了?许多都流向互联网,尤其是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上了. 目前,一些个人操作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功,“10万+”的阅读量,挂一个广告就带来超过1 0万元的收入.一些企业搞推介,已开始邀请自媒体参加.这是更该注意的,以前企业投放广告“见号不见人”,现在发展到“面对面”——自媒体与广告投放企业直接建立人脉关系.挖走人脉关系,等于挖走纸媒的“根”.人脉的竞争将深刻影响到未来媒体经营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7月2日上午8点,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刚刚纳入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是这次常委会重点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李芬 《北京档案》2016,(12):39-41
"中共中央进北平"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国家记忆——新中国1949》系列节目,其中第二集即《中共中央进北平》.该集历史地再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的前前后后,但是受节目容量所限,未能展现当年中央进京的历史细节.本文对此将再作探究与考证,以充实读者对新中国"开国第一大事"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7.
共进早餐     
  相似文献   

8.
林利 《出版参考》2006,(26):17-18
共产国际为外国兄弟党来苏的同志设了若干所党校,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孔策沃区的党校(八部)是其中之一.听早已来苏联的苏丽华(苏兆征同志之女)说,这所学校的房屋是共产国际送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我们从中国来的同志们顿时为中国的苏维埃共和国充满了自豪感.党校的学员都是中国同志,主要是在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受伤或患病的革命者.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休整的机会:一方面治病,一方面在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共进早餐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10,(11):35-35
这是一个忙碌的上午。大约8点半左右,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来到我的诊所,他要求拆掉缝在大拇指伤口上的线。他说要赶时间.让我们尽快给他处理,因为9点钟他还有个约会。  相似文献   

10.
菲佣进上海     
如果按照人们曾经戏说的一种理想:吃中国菜、住英国房子、开美国车、娶日本太太……那家里还应有一个菲佣才对  相似文献   

11.
列宁有一句名言:“退一步,进两步”。意思是指在政治斗争中,如果主客观条件不具备,就不宜冒进,宁可暂时后退以保存力量,创造条件,然后再向目标迅猛进军。这句名言,在新闻领域内,也可以用来指导突击性采访实践。最近,我采写的《他对家乡一往情深》一稿,便是一例。 3月21日,我提前半小时来到无锡县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会场。事先我得悉有一位港商要在会上捐款100万元的消息。对此,我当然要抓住线索不放。然而  相似文献   

12.
在铜陵市第二届读书节到来之际,市文化局、市图书馆开展“送书进监、文化帮教”活动。2007年4月20日,铜陵市图书馆和铜陵监狱共建的“新岸图书室”在铜陵监狱举行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3.
四进纽约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过纽约第五大道42街,你会发现一幢宏伟的欧式建筑,巨大的门柱,令你不得不停下来多看一眼。而门前一对巨大的石狮,更是虎虎有生气。3月份第一次经过这里时,便不知不觉地随人流进入了大厅里面。我没有想到,纽约公共图书馆竟然拥有这么漂亮的建筑。那天与我同去的南大校友戈也挺先生,也与我一齐感叹美国对公共事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七进中原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物质资源和人资源极其丰富的大省.该省正处全国东西、南北交通枢纽地区。京广、陇海、焦柳、京九线铁路均在本省交会,交通十分便利。几次出差到华南、华东、西南、西北,均要通过中原大地.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去河南.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档案工作恢复整顿.我有幸到河南授课与调研。开阔了眼界.对我国中原化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与了解。  相似文献   

15.
16.
九进中南海     
同长江日报同志相比,我因工作关系,进入北京党政最高中心一中南海,应该是最多的一个地方党盯权关报的新闻工作者。但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我长期在长江日报工作,也就没有进入中南海的机缘!我国古代。讲究一个“九”字,常常用“九”作为最高、最多的数字,如“九天”、‘值上重宵九”等等,所以,尽管我进出中南海十几次,所以文章标准,仍用《九进中南海》。就报社一般同志而言,以为我进北京中南海,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事。其实不然.我最早进出中南海,是在1954年,接待我的是中南海印刷厂的青年工人程三毛。中南海是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林利  张波 《出版参考》2006,(9):17-18
共产国际为外国兄弟党来苏的同志设了若干所党校.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孔策沃区的党校(八部)是其中之一。听早已来苏联的苏丽华(苏兆征同志之女)说.这所学校的房屋是共产国际送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我们从中国来的同志们顿时为中国的苏维埃共和国充满了自豪感。党校的学员都是中国同志.主要是在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受伤或患病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8.
王朝柱 《出版参考》2009,(12):21-22
丢泽东由西柏坡进北平的路线是提前选好的。 毛泽东进北平的车队不算大,一共有十二辆小汽车,这是首长坐的车,依次为开道车以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乘坐的车辆;接下来是十辆卡车,前边的五辆拉着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李,殿后的五辆拉的是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和一个步兵排。在那个年月的老百姓眼里,像这样的车队就称得上是浩浩荡荡了!  相似文献   

19.
施中梁 《新闻窗》2005,(3):43-43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已进入北京市近2000个报刊亭。嗣后不久,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报刊亭上也有中央党报及省市党报零售。这些党报都被摆在报刊亭颇为显眼的位置,“党报销售点”统一标牌引人注目,群众纷纷购买。由此看来,“党报热”正在掀起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4月以来,《青年一代》、《现代家庭》、《上海服饰》等近80个品种的期刊杂志已进入上海各大超市,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超市,了解到期刊在这里的销售已被消费者认可,特别是一些文化生活类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