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凡儿童都是“画家”。幼儿可用蜡笔、油画棒、小棍,就在他们唾手可得的地方如纸、一块沙土、一片墙面,绘上他们的图画(大多是一些粗糙的、象形的、乱涂乱划得来的作品)。幼儿在绘画中投入了他们前热情,兴意盎然,但是当你看到那些作品时,不竟会为他们面得“不成样子”而大失所望。这个时候的儿童似乎“不可教”,他们或对笔下诞生的东西茫无所知,或者想照你的教来画而画不像;就在这一堆一堆的儿童画作中,你却惊奇地发现他们共有的一些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幼儿绘画区别于成人,使儿童画成为一个特殊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一、让幼儿想画、敢画,支持幼儿的创作行为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总是觉得孩子画的不好,让孩子重画。因此幼儿每画一笔就会担心"我这样画行吗?老师会不会说我?"顾虑重重,无法将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因此,幼儿在创作时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充满激情地去创作,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应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进行的表现与创造。  相似文献   

3.
<正>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成人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这样孩子们画出来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一、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看到一幅幅幼儿以"符号语言"创作的绚丽斑斓、天真稚拙的绘画作品,我们深刻体验到这句话十分真实而且毫不夸张。幼儿喜欢绘画,他们被现实生活中的美所吸引。当他们对客体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时,表达的欲望强烈地被激发起来,在尚不能用语言文字来充分表达描述时,绘画就成了他们表达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最佳途径。"符号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儿童想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是儿童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儿童心象的自然流淌。那么,幼儿如何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可视的形象?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证实了用"符号语言"来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天性爱美,这不仅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大特点。幼儿心思细腻,他们喜欢美好的东西,并且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那些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都能瞬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他们对色彩的喜爱和关注也比成人要强烈很多。在表达情感、体验意境方面,色彩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儿童对色彩的感受与情感体会得非常具体,仿佛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一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绘画、涂色时,甚至是选择玩具或服装时,儿童的第一感  相似文献   

6.
一、欣赏幼儿绘画作品的意义罗恩菲尔德认为: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指导儿童从事创作,才更有意义。因此,欣赏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7.
幼儿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不同的色彩、线条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当时的情绪。对大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指导时,教师应该用心去接纳幼儿及其作品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领悟幼儿真正的"说话";丰富幼儿的感知,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龄:3~6岁 一、设计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的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表达,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创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  相似文献   

9.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展示学习内容和信息交流的作用。以往的主题墙主要由教师设计,用简要的语言提示主题过程,辅以幼儿作品或活动时的抓拍图。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我们大胆引入儿童海报,逐渐取代以教师的思路为主的主题墙设计。儿童海报以儿童自身为叙述视角,用儿童自己的图像、符号、绘画及手工作品等表征手段记录并呈现他们对主题活动的认识。随着大班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的合作、探究更多,每名幼儿的想法和表现手段也更为丰富。但是,如何通过海报条理清晰地呈现所思所想,却是幼儿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积极引入思维导图,让幼儿在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了解与应用中提高海报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早期阅读往往需要成人的有效引导,存在着成人把持话语权的弊端。无字图画书因其图像语言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为儿童展现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无字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是儿童主体与作品客体之间衍生的自由对话。通过阅读无字图画书,儿童主动诠释故事并建构意义,从而发展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品质。倡导亲子对话、师幼互动与幼儿交流是促进儿童阅读话语权回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游戏中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而且,开展好幼儿表演游戏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训练幼儿的口语,有助于口语的发展,促进他们克服性格上的弱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美 《孩子天地》2016,(4):194-195
幼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优劣来评价的。通过,改变传统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时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使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画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儿童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他们在色彩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成人画不同之处.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稚嫩而又大胆的想象力.心理学家的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当前大班幼儿在色彩方面的特点为基础,以“大班幼儿色彩运用”为突破口,探讨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幼儿生活与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他们借助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示自己认知世界和个人意愿的特殊形式。幼儿绘画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绘画过程中 ,成人对其作品的评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年龄越小 ,越依赖于成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并往往把这种评价当作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积极肯定的评价与恰当的指导 ,会使幼儿获得心理满足 ,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提高绘画能力与技巧 ;而消极否定的评价 ,则会使幼儿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甚至是自卑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情绪 ,不利于绘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 ,成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幼儿绘画作品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6.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个性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独功效,儿童不是因为年幼而游戏,是因为需要而游戏,幼儿为独立的人,是有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性和生活方式的人。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让游戏来伴着孩子成长,这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研究儿童的游戏,探索儿童游戏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一、幼儿游戏的观察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成人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成人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由于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他们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直接指导和共同参与,是一种成人朗读、幼儿听赏的活动。年龄小的幼儿尤其如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成人在孩子早期给孩子读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Morrow和Smith (1990)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在幼儿园中,教师为孩子朗读、师幼之间的阅读分享活动也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Teale和Sulzby(1989)指出教师必须坚持每天为幼儿朗读,至少每天一次。  相似文献   

19.
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幼儿创造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创造发明。在承认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创造力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儿童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广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  相似文献   

20.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儿童绘画教学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未来的学前专业教师掌握儿童创意绘画的规律,通过指导幼儿进行创意绘画创作,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美育、智育和德育,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