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音》杂志自我曝光不怕丑,2000年第12期刊发了题为《本刊再次承诺:坚决打击假新闻》的文章,对新闻造假者曝了光,对签发失实报道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按规定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该刊重申:任何企图编造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以求文章发表、获取名利者,必将被《知音》不留憎面地予以曝光。 近两年,杂志社把经常性的防止杜绝假新闻、查处假新闻的工作任务交给该刊研究所,专门固定了三位同志负责这项工作,由一名副总编亲自领导。他们还设立了一个法律事务部,专门对终审稿件进行再次审读《知音》设专门班子封杀假新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各大媒体更是纷纷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而最近出现的"纸包子"的假新闻更是冲击公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5)
跟社会上的假烟假酒假和尚假 尼姑一样,一向庄严圣洁的新闻媒体,也时不时曝出一些颇具“震撼力”的假新闻,将人们本来平和宁静的生活,弄得沸沸扬扬,热热闹闹。当这一个个“轰动效应”过去之后,留下来的,却是有关报纸深深的反思,以及手忙脚乱的善后和沉痛的教训。 去年,曾在全国引起震动的10起假新闻,已经受到严肃处理。按说,这些镜鉴、警示,大家都应引以为戒,但事实并非如此,假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最近一个时期,笔者就先后看到几起。开始满以为是“真”新闻,还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2013年假新闻之际,"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脑子里不断拥挤着问号和惊叹号。这年头,生活中经常面临真与假的纠结。作为与新闻打交道的专业研究者,"假新闻"成了我生活中赶不走的"苍蝇"。有很多假新闻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出没,也有一些假新闻换一个"马甲"又粉墨登场,另外还有新的假新闻剧目不断刷新我的假新闻档案。2013年年终时,在脑际盘点我的假新闻记忆,产生了一个突出的印象:2013年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最近,我参与了《新闻记者》年度假新闻评选活动,有机会将2013年发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很痛恨假新闻,但是什么是假新闻呢?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才是假新闻.这类假新闻往往比较吸引人,尤其是被戳穿以后,会有较大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他们有些疲惫: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不过也有让他们感到些许兴奋的,因为评选2007年度假新闻有了三大历史性的突破: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造假记者终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7.
黄颖初 《今传媒》2015,(2):60-62
本文以核心期刊中以"假新闻"为研究主题的140篇文献为依托,对21世纪以来国内对假新闻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假新闻的概念与表征,成因和对策三个角度对现有的"假新闻"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概括,总结出概念尚不明确,成因过于单一化,对策讨论表面化,对假新闻产生的影响与危害的研究不足等研究缺陷。并逐项提出了可深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2002,(9):47-47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11)
当前国内对社交平台假新闻治理的研究缺少从技术逻辑出发的思路。用算法治理假新闻是智媒时代社交平台假新闻治理的新手段,如通过信源评价,对低可信度信源"降权",降低假新闻推送概率;通过文本识别,揭示假新闻文本特征,提高辨识准确度。用技术治理技术问题存在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局限:平台逻辑变相鼓励假新闻、真假新闻微妙界限难以辨别。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算法-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治理模式,从技术圈层、社会圈层的角度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治理行动,最大限度提升社交平台假新闻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战时"假新闻"与日常报道中的"假新闻"截然不同,它是战时环境下交战双方实施战时舆论战的谋略之一.伊拉克战争期间,美方战时"假新闻"的生成、传播、致效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欺骗过程,其中蕴涵着美国政府、军方、媒体的很多策略作为.  相似文献   

11.
就在人们还在为"纸箱馅包子"的假新闻事件目瞪口呆的时候",六岁女童遭后母毒打吐血六块脊椎被打断"的假新闻又让人惊愕不已。频发的假新闻既拷问了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从"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到"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从"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到"广电总局出台六禁令",从"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到"90后男孩破解世界数学难题",乃至"女兵学习十六大精神",形形色色的假新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的广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变得肆无忌惮。因此,打假,不仅针对的是经济领域的商品,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也需要打假。出现假新闻的成因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造成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备受关注的"假新闻"问题是技术发展产生的新问题。不同于纸媒时代的假新闻,网络时代的假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更正效果差等特点。欧美兴起的自动化新闻事实核查,利用算法对海量网络内容进行有选择地甄别、判断与结果分发,其应对假新闻的思路具有针对性。目前,事实核查项目发展迅速,但其自动化进程面临多重障碍。应对假新闻需要建立数字化规范,或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对于定义"真相"可能存在的道德悖论及自动化的隐忧,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至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新闻的行动。这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假新闻的蔓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风声过后假新闻又卷土重来又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出现的"纸馅包子"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假新闻的特别关注。假新闻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自然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譬如新闻队伍结构和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6):95-101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假新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2016年美国大选和英国公投之后,"后真相"和假新闻逐渐成为全球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对象。2017年欧洲国家普遍面临大选,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网络媒体中假新闻的泛滥,对欧洲国家的民主进程也形成了威胁。本文详细梳理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假新闻治理措施,并对未来治理假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媒介运作常规对把关人的影响--误发假新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仔细阅读《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2年度十大假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大都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认真核对事实造成的。如位列第二条的假新闻《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一文声称:《泰坦尼克号》3D版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已被删掉。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真是把玩笑开大了。认真分析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这条"新闻"时,都没有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新闻种类中,社会新闻出现假新闻的频率相对较高.追根究底,除了记者的功力、职业素养之外,报道"失衡",是导致假新闻出现的重要原因.以平衡报道避免假新闻,这是从事社会新闻采编的必备技能,也是媒体远离假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29日,国内媒体公布了新评选出的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虽然"千年极寒"假新闻没有"人围",但与其它假新闻相比,这则假新闻有:新闻要素不全,缺乏科学依据,消息来源不明等特点,被国内媒体集体转发."干年极寒"议题是如何形成的?它被媒体集体转发的原因何在? "千年极寒"的报道过程 2010年9月16日,国内一家主流媒体网站援引俄罗斯一家新闻网的报道,称"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