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逻辑,运用创设情境、设计思维冲突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深度学习是和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浅层学习往往关注识别、记忆、重现,深度学习则与浅层学习相反,重视对知识来源的把握,重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重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高阶思维是建立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包含了分析、综合、类比、创新等元素。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而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实施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应该是有联系的整体,两者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都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重视。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区域认知是教学培养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深度学习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应用有助于区域认知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成长。本文从深度学习、区域认知、二者之前可行关系入手分析,探讨深度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反思初中地理教师应作出的努力,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令  朱丽明 《地理教育》2023,(S1):140-141
<正>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地理学习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要素构成,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研究焦点。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核心特征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且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的人口”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是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深度融入新知探究、自主获取内化、灵活解决问题的过程。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数学高阶思维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分析、综合、创造以及评价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基于规律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灵活应用知识进行变式训练、开展数学实验具化抽象知识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6.
陈芳 《教师》2023,(34):42-4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学科应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与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尤其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高阶思维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在数学学科方面主要体现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深度契合,利用深度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养成高阶思维,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有力举措。基于此,文章首先从高阶思维视角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能转化,进而对高阶思维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进行解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光林 《天津教育》2023,(32):89-91
<正>高阶思维是指在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以及心智活动,具体包括分析、综合、创造、评价等要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投入、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等,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依托深度学习理念来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自主创造。在认知领域,主要表现为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在动机情感领域,主要表现为全身心投入和自控策略;在人际领域,主要表现为自我接纳和有效协作。(如图1所示)因此,要破解学习浅层化困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途径很多,让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被动、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指向高阶思维的认知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主动性学习,是一种指向应用、分析、创造的学习,是一种深度认知、深刻体验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阐述了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被动、孤立、机械的浅层学习而提出的数学深度学习,不仅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结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情境创设,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问题设计,应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意义建构,应注重知识的联系整合;能力提升,应注重过程的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11.
高阶思维即较高层次的思维,包括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新思维等。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解决学生浅层学习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阶发展。文章深入解读高阶思维的概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针对迁移思维、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造思维四项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关联新旧知识点、组织深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批判思考、组织练习应用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希望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指学生在主动加工、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经过高水平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重要内容,而高阶思维的培养更是关键,因此有必要研究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以通过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加工,从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生物学科的自然科学属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然渗透深度学习。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智慧教学平台技术支持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SCD智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地理高阶思维,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4.
“法蒂玛法则”是学生在化学课程中存在的一种应付性、工具性和应试性的浅层学习现象。学生“法蒂玛法则”的诊断方法有编制相似情境变换习题诊断法、概念图评价测查、两段式诊断测验、“过程—思路”诊断法和SOLO分类评价法五种方法。教师要积极寻找消除“法蒂玛法则”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建构概念;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5.
钟晓虹 《教师》2023,(7):102-104
高阶思维培养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师以此为导向展开深度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发展。文章研究以高阶思维培养为基础的初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提高教师深度教学的有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领悟,而领悟数学思想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一、深度思维的内涵深度思维也称为高阶思维,与浅层思维或低水平思维相对. 它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深度思维通常伴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学习者的思维划分为了六个层次(如图1-1)[1],机械记忆、简单理解和模仿应用称之为低阶思维,而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地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人地关系认知能力。文章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探讨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内容具体化;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人地协调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数学高阶思维,无论是指心智活动,还是指认知能力,它都代表着较高水平的数学思维——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用联想培养分析、用迁移培养综合、用质疑培养评价、用反思培养创新等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背景下指向高阶思维的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是多种认知过程深度参与的学习任务,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生长点的学习任务,是从甄别性评价向表现性评价转变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学习任务。对此,需要在明确高阶思维构成要素、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确定指向高阶思维的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设计分层的作业任务,按照分析、评价和创造三个维度制定指向高阶思维的评分规则,并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状况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任轶民 《甘肃教育》2022,(16):108-111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们了解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掌握许多有用的本领。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因此,区域认知能力成为初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主要能力之一,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中国的地域差异”为例,从课堂教学方面谈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