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反应热ΔH的大小比较是高考考查反应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现归纳总结如下:一、根据反应物的本性比较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与同一种物质反应时,因性质不同,其反应热也不同,如等物质的量的同一主族的不同金属或非金属与同一种物质反应,金属或非金属越活泼反应就越容易,放出的热量就越多,ΔH越小.例1下列各组对ΔH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2Na(s)+Cl2(g)2NaCl(s);ΔH1,2K(s)+Cl2(g)2KCl(s);ΔH2,则ΔH1>ΔH2B.Mg(s)+2HCl(aq)MgCl2(aq)+H2(g);ΔH1,Ca(s)+2HCl(aq)CaCl2(aq)+H2(g);ΔH2,则ΔH1>ΔH2C.H2(g)+Cl2(g)2HCl(g);ΔH1,H2(g)+Br2(g)2HBr(g);ΔH2,则ΔH1>ΔH2D.2Fe(s)+3Br2(g)2FeBr3(s);ΔH1,2Fe(s)+3C12(g)2FeCl3(s);ΔH2,则ΔH1>ΔH2解析由上述规律可知金属或非金属越活泼反应就越容易,放出的热就越多,ΔH越小。答案C二、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大小进行比较用反应物和生成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可...  相似文献   

2.
针对卤化物(多卤化物例外)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H或ΔG,查找有关热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卤化物热稳定性的问题,从而对卤化物热稳定性获得一定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本刊上期中讨论到理想气体单纯 pVT变化过程中 Q、w、ΔU、ΔH 的计算,本文将继续讨论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中上述各物理量的计算。二、相变过程相变过程分可逆相变和不可逆相变两类。1.可逆相变可逆相变是指在任一指定温度及该温度的平衡压力下的相变过程,该过程的 Q、w、ΔU和ΔH 的计算公式参见上文中表1。在此,关键是如何利用已知的Δ_α~βH_m 数据求得Δ_α~βH,求算  相似文献   

4.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题思路:遵循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五点要求,①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用“↑”和“↓”,不用写反应条件.②Δ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或下边,用“;”隔开.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ΔH单位为kJ·mol-1.③反应热(Δ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有关,若不注明则是指在25℃和101.325kPa时的数据.④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⑤化学计量数与ΔH相对应,若计量数加倍,ΔH也加倍.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例1】(2003年高考题)…  相似文献   

5.
<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处理此类问题的通常方法是: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元(消去x或y)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Δ"与0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确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计算标准生成焓的模型:ΔfHm(C12H8-nOCln,g)=∑ΔfHm(原子,g) ∑ΔfHm(x-y)-RE;计算了15个C12H8-nOCln的ΔfHm(C12H8-nOCln,g)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讨论了RE,键焓对标准生成焓和标准异构化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的问题比较复杂。为了避免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出现科学性错误,以弱酸的酸式盐为例,提出了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高扬程条件下4mm虹吸管内气体集聚现象对虹吸流速的影响,并对传统虹吸流速水力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创新点:1.通过对比物理模型实验值和计算值,得出了高扬程虹吸流速的控制因素及传统虹吸流速计算公式在高扬程条件下的不适用性;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对有压管流水力学公式进行修正,使之适应高扬程条件下的虹吸流速计算。方法: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高扬程虹吸流速的特征(图3);将高扬程虹吸流速实验值和传统虹吸流速水力学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表3和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结合有压管流水力学公式,得出高扬程虹吸流速经验公式(公式(5)和(8))。结论:1.在高程差H_1一定时,虹吸流速与扬程呈负相关;在扬程H0一定时,虹吸流速随高程差H_1的增大而流速加快,直至达到最大流速,并保持稳定状态;虹吸流速与管长呈负相关。2.高扬程虹吸排水由于管内气压降低析出大量气泡,形成气液二相流,影响虹吸流速的计算;目前采用的有压管流水力学计算公式不适用高扬程4mm虹吸管的虹吸水流。3.当H_12ΔH,虹吸流速的控制因素为高程差H_1;当H_1≥2ΔH,虹吸流速的控制因素为当地虹吸极限扬程H_(max)和H_0的差值ΔH;4.对于高扬程4mm虹吸管虹吸流速的确定,一是可以直接实验测定,查找相关数据,二是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来确定相关的虹吸流速。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中,经常出现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问题,学生常感到棘手,解答非常困难,本文对解答这一类试题给以概括。例如,在Na2 C O 3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反应:H2 O H OH-Na2 CO3=2Na C O 32-CO32- H 2 O HCO3- O H-HCO-3 H 2 O H2 C O 3 O H-在其中各分  相似文献   

10.
初三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现将同学们平时存在的错误,归类分析如下,请同学们注意.一、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错例:(1)S+O2ΔSO2(2)CuO+CO点燃Cu+CO2(3)CaCO3ΔCaO+CO2↑(4)C+O2燃烧CO2(5)2H2O电解2H2↑+O2↑(6)CO2+C=2CO(7)Cu2(OH)2CO3高温2CuO+CO2↑+H2O错因分析:(1)加热不一定燃烧,反应条件应改为“点燃”;(2)“点燃”的结果是发生燃烧,而该反应并无燃烧现象发生,反应条件应改为“Δ”;(3)CaCO3分解需高温煅烧,故反应条件应改为“高温”;(4)“燃烧”是指发热发光剧烈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是反应的外…  相似文献   

11.
羊明亮  沈文选 《数学教学》2006,(8):48-49,31
676.设AtA2A3A4为⊙D的内接四边形,H1、H2、H3、H4顺次为ΔA2A3A4、ΔA3A4A1、ΔA4A1A2、ΔA1A2A3的垂心,求证: SA1A2A3A4=SH1H2H3H4.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活化能Ea与阈能Ec的关系、活化络合物的振动自由度的计算、以p表示的标准值和以c表示的标准值所得速率常数表达式的区别、以p表示的标准值和以c表示的标准值所得指前因子A的表达式的区别、以及以p表示的标准值和以c表示的标准值所得的Δr≠G m(p)、Δr≠S m(p)、Δr≠H m(p)与Δr≠G m(c)、Δr≠S m(c)、Δr≠H m(c)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阶段,“浮力”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是学生力学部分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而“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浮力问题的解决中,由于缺乏对“浮力的形成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两个问题透彻的理解,导致认知模糊,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大小直接相关,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一定相等。这些认知上的误区都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如何深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呢?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复习 (一)反应热 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当ΔH为负值是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是吸热反应.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相似文献   

15.
反应热(符号ΔH)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它有关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较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热与能量的关系、反应热与化学平衡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考点,特别在2004~2005年各地高考卷上频频出现.本文就2004~2005年与反应热有关的高考题分类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强碱弱酸酸式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水溶液中离子平衡”模块的难点之一,由于对溶液中粒子行为理解不到位等原因,相关资料中出现了一些有关错题,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晓兵 《广西教育》2012,(35):139-140
通过实例阐述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解析有形函数以及求解与方程相关的运算问题、线性问题、大小比较问题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了仿真实验平台。该仿真实验平台具有可以显示物体大小、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浮力大小等功能,学生可以直接从平台中读取实验数据,从而充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该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让“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另外,学生还可以在仿真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复习和巩固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原理。  相似文献   

19.
对《物理化学》教材中一道关于熵变计算的习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求系统熵变时,要先根据所研究的系统条件进行分析,因为条件不同(绝热恒容和绝热恒压),所应用的公式也不同(ΔU=ΔU(A)+ΔU(B)=0,ΔH=ΔH(A)+ΔH(B)=0)。由此提出在利用物理化学公式时,必须正确理解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否则就会走进误区,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提出比较大小问题是高考单选中常见题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是否能透过数的大小比较确定数学知识的组织,模型的建立,已经成为近些年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高考的一个热点.因此,作者设计和实施了以“数值比较大小”为主题的微专题课,帮助高三学生归纳总结,寻找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