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启发学生他们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介绍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局限性的,教育学生从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掌握双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品质。”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金属钠是碱金属的代表元素,本节设置在第一节学习有利于巩固运用第一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放热和吸热反应等知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氧化”与“还原”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混淆不清,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没有明确认识。对这个问题不少同志进行过研究,但研究的角度不一,深浅各异。下面从内容方面对这节教材进行简要剖析。一、本节教材的科学性: ①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烃的衍生物”中第二节“醇酚”第一课时“醇”的新授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醇类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在必修教材中已学过乙醇,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以表格数据展示醇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图片列举其用途。在介绍醇的化学性质时仍以乙醇为代表物,结合羟基官能团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以“电解池第1课时”为例,进行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电解的学习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离平衡和原电池之后,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电解是原电池的延伸,是后续电化学腐蚀学习的基础。初中教材中有电解水、必修教材中有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法冶炼金属,且已学习过电池的充放电,学生已有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高二学生好奇心强,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还有待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分别在第一章第二节“氧氯的性质和用途”中引入氧化反应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三节。氧氯的用途和性质。中出现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剂等概念,并对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等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8.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第二课时. 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氯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是学生在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些理论知识,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了解了研究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初步建立了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初中学习过氯离子的检验等,这些为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氯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本节教材以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构建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后面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课本《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这时学生已经学过氧气和氯气的性质,初步掌握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又学过氢气的性质,学到了还原反应的概念,要在本节的教学中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本质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以后学习卤族元素的通性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第五章酸、碱、盐、化学肥料中划分化学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现在高一化学新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就安排了这一内容,我们高一新生,怎样才能学好这一知识呢?我认为应了解以下几点: 一、新教材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教材是把“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校本教材第三册第一章第二节.通过上节课对IE浏览器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网站,并能独立上网浏览网页,本节课正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延伸.一般来说,即便不加任何讲解,学生也能试着搜索相关的信息,但毕竟每位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同时,即便是能够搜索到相关信息,对于关键词的取舍和分类层次的掌握也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能按要求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关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源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其将为选修四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望高,敢于展现自我。知识层面: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了化  相似文献   

16.
“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初中《代数》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式分解方法.本节教材共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公因式是单项式时,如何找出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目标设计】本节课是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第四章第一小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的入门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期末考试、高职考试的重点之一。在本教材中,第一章学生简要地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知道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而第四章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具体学习。本小节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探讨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件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本小节内容在两章之间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对第一章复习、第四章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的第一部分。教材把"镁和铝"编排在一节,根据它们的原子结构特点,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相关的化学实验,用对比镁和铝异同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曾或多或少接触过本节的一些内容,如何处理这些学生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和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数学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学习函数及其图像、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让学生感受“对应”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好素材.1.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已知坐标描点.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设计□沈阳市122中学小学部赵冬旭一、说课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章第一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例1、例2、例3。二、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