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见到“知识小品”、“科学小品”、“文学小品”、“讽刺小品”等等,电视里也常出现“电视小品”。那么,什么是小品呢?它是一种什么文学体裁呢? 对于,“小品”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论:有人说小品即散文;也有人说小品是散文的一个分支,还有人认为一切杂文都是小品。对此,我们不妨看一看小品的特征:首先,它篇幅短小。小品的名称最早来自四世纪的佛经翻译,那时有个叫鸡摩罗什的高僧翻译了《般若经》,  相似文献   

2.
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古老的文明“铸就了一种内向的、求稳定的、闭关自守的文化类型”,造就不出“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中国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说明它只能依靠外来“新的文明因子”,否则,中国将永远处于“周而复始的历史循环”之中。《河殇》所谓的“新的文明因子”究竟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其不信,有言为证: 《河殇·灵光》中说:“十七世纪以后,那个‘新世界’要来叩一叩古老东方紧闭着的大  相似文献   

3.
电视政论《河殇》以其大跨度、大时空转移的手法,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观点”的堆砌,风靡一时。《河殇》作者说他们旨在“揭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仅仅如此吗?《河殇》以一个“黄”字概括了从古至今整个中华文明的特点,判定了中华文明必然走向“衰落”的命运。这种论调在学术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更是反动的。本文略就古华夏文明的兴衰作一些考察,以辨明《河殇》之谬误。《河殇》认为,中华文明源于黄河,而黄河文明是一种内陆型黄色文明,是一种注定而  相似文献   

4.
“教育报刊是我们的好向导、好老师、好参谋、好帮手”,“多订用一份报刊,就等于多了一个宣传员、信息员、教研员……”这是一部介绍耒阳市读用教育报刊电视专题片中的解说词。前不久,衡阳市读用发行教育报刊经验交流会在耒阳召开。与会者观看这部专题片后都说,这段解说词反映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衡阳市教委主任周克皓、副主会何耀清、高国全和各县市区教委主任、教育局长以极大的热情,同教委办公室主任、教育通讯发行站站长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近几年,该市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越来越重视运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教育报刊加强  相似文献   

5.
音乐之声     
初三是什么?有人说它是机械运动——枯燥,有人说它是阴雨天——压抑,更有人说它是地狱——残酷,而我只想调动快乐“的哆来咪”,请跟我一起来吧……第一乐章:数学“哎呀,现在怎么还没下课啊!”“下什么课,我们正听得认真呢!你这个班级的拖油瓶!”“什么拖油瓶啊?我的名次可是第N  相似文献   

6.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7.
《河殇》宣扬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集中表现在《河殇》把人类文明分为“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两大单元”。鼓吹“蓝色的”海洋文明优秀论,而黄河孕育出的中国的内陆文明即“黄色文明”是“超稳定结构”,“永恒的超稳定”。两种文明斗争的结果是“蓝色的”海洋文明战胜和取代“黄色的”内陆文明。《河殇》就是用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达其政治目的的。因此,评析、揭露《河殇》兜售的唯心史观及其险恶的政治用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感悟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样度过? 有人说:“生活是赌,赌青春。赌成功,赌生命。它是残酷的,不留情面的。”还有人说:“生活是酒,品人生,品真情,品快乐,它是自由的,无拘无柬的。”  相似文献   

9.
《巴黎圣母院》主题辩蒲丽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是什么?报刊发表的有关论文,几乎都用“反封建”三个字来概括。这个概括不无道理。但是,它是准确而深刻的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看看作者在小说“原序”中说的话吧!当作者在研究巴黎圣母院时,“在两座塔楼之...  相似文献   

10.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中的《击鼓》篇,如今经常被人引用为爱情宣言,但也有人说这句诗最初是用来歌颂战友之隋的。它到底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下原诗。  相似文献   

11.
感悟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样度过? 有人说:“生活是赌.赌青春,赌成功,赌生命。它是残酷的,不留情面的。”还有人说:“生活是酒.品人生,品真情.品快乐,它是内由的,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12.
“说”“画”结合“漫游”长江湖南/邓先华节选自电视解说词《话说长江》的课文《从宜宾到重庆》,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它与图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方面通过解说,向我们介绍有关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图像给我们以具体感受。而一江三城的图像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直观...  相似文献   

13.
有人研究《陌上桑》,说罗敷夸奖的“夫婿”是一种“金头蚕”。有人研究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说它的意蕴在于暗示人们在社会的风雨中青春容易消逝。对《最后一课》,有人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读它;对《蚊子和狮子》,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人从法学的角度来理解它;对《捕蛇者说》,有人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阅读它;对《死海不死》,有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析它;有人读《孔乙己》,欣赏它的“蒙太奇”手法;有人读《醉翁亭记》,品味它的“镜头”之美……这就是用视点变换、角度变化的手法来研究事物。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解说词的第八回。《话说长江》这部电视片,生动形象地从历史、现实、文化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地给观众介绍了中华第一河——长江,从长江的源头,一直说到大江入海。《从宜宾到重庆》说的是长江的一段。既然这篇课文属于“解说词”,那么,它除了  相似文献   

15.
乐观者常乐     
有人问:“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它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有人问:“风是什么?”悲观者说: “是浪的帮凶,它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它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还有人问:“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了落了也就没有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评《河殇》的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系列片《河殇》,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的、意见不一的反响。我们当时曾结合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组织过讨论。深感《河殇》的出现及其社会反应,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而《河殇》的作者们的政治意图之强烈而明确,是十分显然的。经过近几个月的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斗争,人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实质。《河殇》以文化反思的面目出现,因此,剖析一下它的藉以反思的文化观,可以更好地认清其真相和实质。这里,谨结合我们当时组织讨论过程中取得的认识,略作归纳,缕陈于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有何突出表现?《河殇》就是极少数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产物,《河殇》是顽固坚持自由化的人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的典型代表。一曲《河殇》,它为煽动全国性的动乱和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准备。 《河殇》这部电视系列专题片,利用大众化的传播媒介,鼓噪一时,毒汁四溅;因而揭露《河殇》的反动实质,肃清《河殇》的政治影响和流毒,在深入、持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今天,尤其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 ,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系统性的研究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以理论层次构成体系。持这种观点的人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哲学基础、首要的基本理论和这个基本理论的展开构成系统性 ;有人认为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等几个方面构成它的系统性 ;还有人认为 ,应该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几个方面构成它的系统性。第二种是以理论观点构成系统性 ,这种说法更多 ,散见于各级报刊。有人说邓小平理论由“一块基石”即解放思想 ,实事…  相似文献   

19.
认真分析一下油画《光荣的岗位》,对我们肃清“四人帮”在美术创作中的流毒很有好处。《光荣的岗位》这幅画,曾参加过全国美展。展出后,不少报刊采用,还被选进了大画册。更甚者,有人把这幅画捧上了天,称作者“遵循毛主席……教导”“对所描绘的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独具匠心的艺术概括”,说这幅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强烈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是一幅严于选材、深于开掘、富于战斗性的好作  相似文献   

20.
有的文学史家认为:六朝民歌都是不入乐的徒歌。我的看法是: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六朝民歌,不是徒歌,至少不全是徒歌。一、关于清乐的解释六朝的民歌,总名为新乐府,在《乐府诗集》和《古诗纪》里都把它列入清商曲辞里,称为清商乐,或曰清乐。有人说,“清乐”便是“徒歌”之意。关于“清乐”的解释颇多,“清乐便是徒歌之意”的持论者,也没谈出有什么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