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获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最佳奖的《拚到底》(见本期封二),我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深受感动。在和一些新闻同行谈论它时,我甚至说:“它是无可挑剔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呢?就是因为它的真实感令人折服。事实上,要用评价平常报纸上刊用的照片的眼光来找它的问题,倒也不是挑不出毛病的。例如:在后面挽着班长吴卫平的战士的面部光线太暗;山坡上正在战斗的两名士兵,射击姿势也不象人们印象中的样子;画面上的人大都没有戴钢盔,是不是不符合有关规定?等等。但是,我相信,如  相似文献   

2.
当我接受编辑部的采访房屋建筑班的平常任务,同装修工班长娜塔丽娅·科辛娜相识时,奇迹在我身上发生了。我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道路,找到了多年的,很可能是一辈子的爱好。探索内心世界娜塔丽娅·科辛娜是一个中年、劳累的妇女,有着一双长年忧伤,象是蒙上灰色灰尘,圣象画般的眼睛。她身上什么东西使我感到惊讶呢?是的,她工作好,她不是单纯地“赶任务”,而是以满腔的爱和极大的兴趣在装饰着自己的住宅。虽然她的工作成绩,已经构成了写作“材料”。但我没有立即离开,这位班长身上象是有什么东西抓住了我,不让我走开。  相似文献   

3.
我写的第一篇,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它,一股复杂的感情便涌上心头。1982年,我在部队服役。一天晚上,班里开茶话会,备有糖果糕点,大家边吃边唠。战士刘长江一直没到会,熄灯时才回来,他向班长大发火气,问为什么不等他。班长耐心等他发完火,把给他留的一份糖果递过去,作了解释,刘长江满面惭愧作了检讨。我想,报纸上经常表扬好人好事,班长耐心做思想工作不就  相似文献   

4.
每当看到自己的新闻作品在报刊发表时,我就不由得想起领我走上新闻路的新兵连班长——夏时雨。1990时12月,我从陕西农村应征入伍至武警内蒙古总队锡林郭勒盟支队新训一中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我的班长是比我小一岁的夏时雨。当夏班长得知我是高中文科班毕业时,便鼓励我说:“军荣,部队是所大学校,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你在高中学的是文科,肯定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多写写稿子,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来对你今后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次,在南京偶遇济南军区的退伍兵,他居然拿出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答你一句话》文章剪贴——这是我在《前卫报》工作时开办并主编的一个小栏目。他告诉我:“在部队时,好多战友都曾将《答你一句话》剪贴成册,我感到它满有意思,退伍时就带了回来,一直珍藏着。”时隔不久,我带领学员到驻河南部队实习,又在一个连队看到了《答你一句话》剪贴本——是一个退伍班长留给连队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记得7年前我刚当班长的时候,班组10来个人因来自3个部门,管理起来很难。班务会上常常是我一个人说得口干舌燥,别人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怎样才能当好班长呢?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中刊登的时永年班组经验谈——“请试试中策管理法”一文给我很大的启发。文章中说:“当班组长在管理上陷入困境时,不妨试试‘中策管理法’。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表现自  相似文献   

8.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9.
班长相亲记     
邵军 《军事记者》2006,(12):62-62
班长休假了,因为班长要回家相亲。班长姓黄,做事踏实、任劳任怨,又不爱说话,所以人称“黄牛”。今年28岁的班长,处过3个女朋友,都因为很少陪人家而“黄”了。班长母亲有些着急,到处托人说媒,前几天又来信要班长前赶回去相亲。班长有些无奈,但还是回去了。班长是被母亲和“媒婆”拉着去的。地点就在女孩家里。进门后班长像个害羞的小男孩,低着个脑袋啥也不敢看。“黄斌,是我呀,还记得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班长耳边响起。班长一愣,“自己还没好意思看她一眼,她倒先叫上自己的名字了。哼,咱当兵的可不能让人给看扁了!”想到这,班长陡然抬起…  相似文献   

10.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1.
《国防绿》一稿虽说只有简短的9行铅字发表在刊物上,但它凝聚了班长徐学功对我的殷切希望,是班长为我指点迷津成首篇。记得在新兵训练最紧张的阶段,新兵营出的一份《新兵小报》上,登出了一条“征文启事”。军事科目成绩在全团冒尖的我手又痒痒了。我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闲暇之余总想写写。但因整日忙于训练,一天下来像散了架,虽有心想搞,但力不从心。转眼到了征稿截止日期。这晚,徐班长步履轻盈地走到我的床前和风细雨地对我说:“小李,军事训练成绩能名列前茅,难道写稿就不行?”班长的“将军”激发了我挑灯夜战的写作兴趣。我…  相似文献   

12.
怕坐主席台     
主席,在我幼时的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以至读书时有人称我这班长为班主席时,我惶恐得应都不敢应.因此,尽管现在到处都可摆出主席台,我还是怯兮兮地改不掉,看来天生不是当官料的毛病:怕坐主席台.  相似文献   

13.
<正> 解放后一直到1960年期间,去茶馆的时间少了。1961年8月,看见文化宫张贴的海报,举办一个业余职工评书学习班,有兴趣爱好的可以报名参加。我就跟领导说想去,领导也同意了。第一期学习班,因为那时会讲书的只有我一个是共产党员,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了班长。也因此照相时我得以在前面坐  相似文献   

14.
怕坐主席台     
主席,在我幼时的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以至读书时有人称我这班长为班主席时,我惶恐得应都不敢应。因此,尽管现在到处都可摆出主席台,我还是怯兮兮地改不掉,看来天生不是当官料的毛病:怕坐主席台。  相似文献   

15.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6.
第57个信封     
“我们排的骨干都是粗人,舞枪弄炮、组训管理没得说。但与二排最大的差距就是宣传报道,连个广播稿都上不了。排长你来了,我们都放心了。”刚到连队报到的第一天,班长张勇便向我讨好。班长是个三级士宫,中等个头,胖胖的圆脸,微笑中带着一股凶相,但通过刚才他说的话,我原先准备讨好班长的“帝豪”烟最终没有掏出来,也坚定了用自己的实力在班长面前树威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一次,在南京偶遇济南军区的退伍兵,他居然拿出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答你一句话》文章剪贴——这是我在《前卫报》工作时开办并主编的一个小栏目。他告诉我:“在部队时,好多战友都曾将《答你一句话》剪贴成册,我感到它满有意思,退伍时就带了回来,一直珍藏着。”时隔不久,我带领学员到驻河南部队实习,又在一个连队看到了《答你一句话》剪贴本——是一个退伍班长留给连队的礼物。事过数年,见到自己经营的小栏目《答你一句话》的影响仍然留在读者之中,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自打学习写作以来,已有近百张数额不等的稿费汇款单朝我飞来,可给留下的印像总是淡淡的,惟独那张被我锁进抽屉的一张五元稿费单,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它像一双老者的眼睛在时时注视着我,使我奋进不止。 那是8年前的4月,新兵训练刚结束到连队不久,在连队组织的会操时,我做错了一个动作,影响了班的整体成绩,为此班长狠训了我一顿。当我正在为挨训闷闷不乐时,只听从营部取信回来的文书,右手里高高地举着一张汇款单,呼喊着朝训练场跑来:谁叫王军太,报社寄给你的稿费单!我顿时惊呆了。当我接过那张单子时,挨训的不快…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一次特殊的奖励○朱帆在我的军旅生涯中,获得过不少荣誉,但是让我珍惜和感到难忘的,还是班长给我的一次特殊“奖励”。就是这次特殊的奖励,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永远和班长保持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战友情谊。我的班长是一位城市兵。分到他手下,的确是一种幸运。那一年我们分到营部的共有10名新战士。也许是班长希望他的兵青出于蓝胜于蓝罢,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调动我们这群新兵的积极性,他实行了一个并不正规的“班嘉奖”,每月评选一次。尽管这是最低层次的表彰,但我们10个新兵还是挺当回事的,都希望能够获得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圆了“记者梦”本栏责任编辑万木《浙江青年报》社徐忠友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一)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加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